以市场为导向 提高人民币全球循环体系承载力
时间:2021-03-15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支持和合意的世界经济环境。我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加入全球经济循环系统,在新一轮金融开放中让人民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开放经济,维护经济安全,同时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循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新时代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要担当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循环的重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提高人民币全球循环系统的承载力,克服企业在使用人民币时面临的“不愿意、不确定、不完全”的各种情况,实现自主选择,保证国际经营的安全。

笔者认为,提高人民币全球循环体系承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使人民币应用范围从简单的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到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货币,拓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在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相关的财务管理中的使用。服务于实体经济,维护经济安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要务。应拓展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场景及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使用场景。集团企业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使用仍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实需部分。可通过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和区域资金管理中心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结合结构化投融资工具和金融市场产品配套使用,以优化集团企业人民币资金管理为突破口,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场景,丰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重点发展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跨境投资相结合的高层次跨境流动性金融管理服务,着力解决集团企业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面临的资产负债端币种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风险管理问题,并为集团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财务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增强其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提升人民币循环系统的承载力。

二是吸引全球投资者增加对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加快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是人民币国际化循环体系中重要的回流渠道,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国际债指数纳入人民币债,将带来配置资金流入;以美元为代表的主要储备货币的国债收益率大幅降低,以及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带来的欧美市场的波动率大幅上升,使得全球投资者分散储备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意愿上升。

应吸引全球资产管理者大幅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定价权和市场承载力。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资便利化水平;增加人民币资产供给,保证市场流动性;规范和完善市场发行和处置机制;加快发展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市场,解决市场参与者风险管理问题;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完善政策协调和风险防控监管体系。

三是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带动资本项下人民币输出,提升人民币在对外投资中的货币定价权,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国际货币次循环系统。可以在经济贸易关系良好且密切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深耕细作,建立以人民币为主的国际货币次循环系统。在亚洲,特别是RCEP成员国家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更密集的贸易和投资网络,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功能发挥。探索从资本项目角度实现人民币输出,将极大助推人民币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等国际货币职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开放经济和区域经济。

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可以更多地使用人民币,特别是对于一些我国提供技术输出、政府补贴或政策性银行提供担保的“一带一路”项目以及中方话语权有明显优势的项目。建议金融管理部门对人民币在这些项目的使用上给予一定的“指标性”要求,提高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融资和结算使用率,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汇兑成本和风险创造条件。同时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我国金融机构的布局,延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的网络触角,服务于区域性人民币次循环系统。

合力维护人民币跨境循环系统

在维护人民币跨境循环系统方面,应促进各组成部分合作,实现系统可持续性。

政府部门应做人民币循环体系的守护者。创造更加明确、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并善于政策沟通,保障市场信心。首先,央行要在发达国家普遍实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坚持实行和发挥常规货币政策的作用,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稳定。其次,政府各部门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锐意推进自贸区实验,通过简政放权与建立负面清单,进一步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自贸区在全球人民币市场的地位。再次,在国际层面,注重与他国央行的政策协调;在国内层面,注重本国各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相关政策出台后顺利落地。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要做人民币循环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和服务者。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应全面升级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加强产品创新能力;配合国家自贸区、自贸港等相关政策,制定实现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改革深化的方案,在跨境贸易融资、自贸区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发新产品,不断挖掘跨境金融服务的内涵与空间,提升市场对人民币产品的接受度。

企业应积极拥抱变革,利用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