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顿投资顾凯鹏: 全球增长前景改善 聚焦多元债券投资策略
时间:2024-07-29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全球通胀从峰值回落,但当前投资市场仍面临复杂的环境。威灵顿投资管理资深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基金经理顾凯鹏(CampeGoodman)近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球增长前景出现改善,消费者支出保持韧性,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企业基本面普遍强劲。

美联储政策节奏不及市场之前的预计,但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债券投资者有望受益于当前更温和的信用利差行情。展望下半年,顾凯鹏认为,宏观环境对于信用市场来说依然有利。在经济、通胀和政策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他管理的产品在信用风险方面整体以防守为主,同时希望发掘一些具备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尤其关注新兴市场企业债券以及可转债等资产。

多元债券投资策略有三大优势

中国证券报: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多元债券投资有哪些特别的优势?

顾凯鹏:我们认为,现在是投资多元债券策略的好时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收益率高于现金类资产。尽管近期短期利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投资者仍可以从中等久期的固定收益产品中获得更高收益。历史上来看,继央行最后一次加息的三年内,固收类资产的表现均优于现金类资产,若等到央行降息后再投资固收类产品,可能会错过其完整的回报上行的周期。

第二,收益多元化且风险可控。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差异,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误定价和错配。我们可以通过投资被低估的债券,获得更高的收益,目前在证券化信用、可转债和新兴市场企业债方面都发现了投资机会。在目前的宏观环境,这一策略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仍可以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一旦利差扩大出现更多投资机会,我们便可以迅速行动,调整配置策略。

第三,分散股票投资风险的机会。当前美国股市接近历史高点,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正在放缓。对那些试图减少股票敞口的投资者而言,较高收益的固收类产品可以提供相对更多的上升空间,同时比股票资产能提供更多的下行保护。

中国证券报: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投资背景?是什么因素启发你创建了多元债券投资策略?

顾凯鹏:在经济学博士毕业后,我加入威灵顿投资,至今已在这家机构度过了24年的投资生涯。固收类资产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它与经济学关系密切。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几年,我专注于投资级债券。直到2008年,有客户要求我创建更灵活、更高收益且弱基准导向的策略。在设计投资组合的时候,我意识到收益较高的债券市场中有很多未被挖掘的机会。许多投资者将不同债券标的进行独立分析,这让我发现了在不同债券类别间轮动以实现资产增值的巨大空间。

中国证券报: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哪些经历影响了投资理念?

顾凯鹏:威灵顿投资推崇协作文化,所以,我有幸与持有多样化观点的投资专家们合作,交流思想,并展开讨论。此外,组内评价会被纳入投资经理考核,其中包括投资经理对组内成员的帮助。这会直接影响投资经理的晋升与薪酬。这种高度合作的投资风格与我30年来的研究方法是相辅相成的。

我的投资理念也受到了一位威灵顿投资的基金经理的影响,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年,他都在指导我。当有信心获得风险回报时,他愿意承担风险。在发现错误时,他会坦然承认并卖出头寸。当市场恐慌时,他会在低谷中买入,然后耐心等待,这给投资组合带来了更强劲的中长期回报。

我在2000年入行,2001年信用市场表现不佳,2002年表现更差。然而2003年市场出现大幅反弹。这教会了我两件事:首先,需要谨慎看待承担风险的程度;第二,如果能确信自己投资理论的正确性,便要坚持自己的持仓——因为市场可能只是错误定价,这在未来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益来源。

个券选择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中国证券报:在持续的通胀预期和消费者支出承压的背景下,你对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有何展望?

顾凯鹏:我们认为高收益债券基本面强劲且整体收益具有吸引力。在我们评估高收益债券利差公允价值的框架中,会衡量其相对于等久期美国国债的超额利差水平,是否能够弥补预期的违约损失和流动性损失。当前违约率已经接近周期高点,即使在当前的利差水平下,长期投资者也很可能获得预期违约损失的补偿。从这一角度看,结合企业基本面强劲,风险溢价较窄也是合理的。由于整体收益率的吸引力,投资者正在大量涌入这一资产类别。

我们并不十分担心持续通胀对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持续对美国经济风险保持关注,尤其在利差收窄的环境下。尽管通胀回落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我们持续的观察中,监测到美国通胀下行的趋势。与过去的周期相比,强劲的房价和较低的家庭杠杆率刺激了消费,因此消费者支出仍然具有韧性。

目前来看,借贷成本上升对企业营收和信用状况的影响有限。尽管我们担心过去的利率上调会产生滞后影响,但我们认为仅仅是更高的利息支出并不会引发违约潮。即使经济情况恶化,由于企业业绩和利息覆盖率的起始基数较高,也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

我们偏向于关注稳定性较高的信用资产,并对私募信用市场中融资交易的高速增长和较弱的承销标准持审慎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