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开创融合发展新格局
时间:2019-02-19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金融、制造等多个行业已走在全国前列。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希望之土,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创中心,成为中国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排头兵。40年前,风起南粤,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广东吹向全国。40年后,在这方改革开放的热土,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国际一流湾区呼之欲出。

发展极具潜力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以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为代表的世界三大湾区,既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也是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显示,从经济总量上看,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GDP为10.18万亿元。此外,“二区九市”不断推进与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云浮等环珠三角六市的区域融合,在世界四大湾区中拥有最大腹地的区位优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全球领先的贸易金融与服务枢纽城市香港、中国领先的创新技术城市深圳、中国超级消费与贸易城市广州、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基地城市佛山与东莞,以及全球领先的博彩娱乐城市澳门。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旧金山湾区及东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有望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未来有望同时具备纽约金融中心、旧金山创新中心及东京制造业中心三个功能的世界级超级大湾区。

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覃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一是可以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同互促良性发展,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国探索建设一条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二是可以发挥湾区开放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组织优势,加快推动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进程,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流动和优化配置,赋能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三是可以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重塑全球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新版图,为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形成创新合力

历经多年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已于去年年底通车,虎门二桥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入快车道,莲花山隧道的建设提上日程,珠江两岸即将告别仅靠一座虎门大桥连接的局面。此外,连通广州、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的广深港高铁已通车,从广州到香港仅需一小时左右,沿线城市纳入一小时城市群。上述工程将粤港澳大湾区两区九市串联成串,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交通通达和连接便利程度越来越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虽然地理位置接近,但存在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法律框架、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并存。《规划纲要》指出,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如果把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好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个湾区将成为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湾区。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障碍。”肖耿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制度与城市之间如何融合,如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真正高效便捷地流通,让各方面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面对的挑战。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香港和澳门有国际级商务和科研资源,广州和深圳有科技产业孵化能力,东莞、佛山、珠海、惠州等地有制造与应用转化基础。现在已经有许多科技企业在深圳招人进行研发,在东莞等城市制造新型的智能硬件和设备。如果能够很好地整合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就有机会形成新的全球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加强各个层面的合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更深层次地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内各种要素的流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肖耿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可以对标香港的一些先进制度进行创新,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一个超级经济特区。这个超级经济特区甚至可以把邻近的海南自贸区(港)纳入进来,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经济特区,可以让这个特区成为中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如果这种制度创新设计取得成功,不仅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有益尝试,甚至能给世界未来制度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打造科创中心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已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中之重。《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林江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中心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中国迫切需要类似美国硅谷这样的地方,而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马化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改革开放以来,除了腾讯,粤港澳大湾区还培育了华为、比亚迪、顺丰、大疆、格力等一大批新兴的领军企业。”

“希望这里能够诞生一些全新的东西。”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表达了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期待。“半导体、个人电脑都是硅谷孵化出来的新产品,开启了一个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能孵化出什么新产品开启下一个时代?不应该只是复制东京湾区或硅谷湾区,应该开创全新的科技时代。”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之前,粤港澳三地已经聚焦科技创新发展。2017年7月,粤港澳三地签订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8年下半年,广东省出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明确了广州、深圳和东莞的科技创新产业定位,提出建立跨区域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香港则在2018年-2019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拨出500亿港元支持创新与科技发展。

马化腾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有鼓励创新的氛围,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参照美国硅谷等地出台的人才发展措施,发挥粤港澳湾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优势,组建湾区高校联盟,推动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交流,探索高考互认、区内转学和学分互认机制。并依托前海、南沙、横琴自贸区设立国际人才特区,简化外籍科技人士的就业签证,放宽入境时长,增加技术移民签证数量,探索建立海外人才绿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高等教育建设,鼓励粤港澳大湾区有实力院校与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办学,打造具有高度科技创新能力的湾区高校群。

在林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平台内的资源整合是科创中心突破的关键所在。以湾区内的科技创新龙头深圳为例,深圳目前缺乏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港澳尤其是香港的优势。他认为,要把深圳的产业资源进行国际化配置,单靠深圳自己不行,必须要依靠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平台。“加速聚集全球资源,离不开大湾区建设”。

“一带一路”枢纽

《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万和证券研报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是对接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必经之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素来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和世界的窗口,地理位置使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支撑南海-东南亚路线的最重要节点,从而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枢纽。

林江和肖耿都提到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门户枢纽中的作用。林江认为,香港有大量侨居在海外的侨民,实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与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联系紧密,携手大湾区往海上丝绸之路寻找机会时,要发挥好“新时代的桥梁角色”作用。肖耿指出,“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的融资很多都与跟海外有关,而香港金融市场与海外交易便利,同时和内地联系紧密。香港有条件发展成未来“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离岸融资中心。

覃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中,要依托世界一流的机场群和港口群,通过加强机场群和港口群的资源整合,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度开放的国际航空网络、国际航运网络、国际信息网络,增强链接能力。以交通网络为基础,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积极搭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产能合作网络、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国际现代服务网络、国际要素流动网络、跨国企业投资贸易网络和国际交往交流网络等。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要依托核心城市和开放平台,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充当“一带一路”地区的会客厅和展示厅,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商务洽谈、经贸投资、会议展览、人文交流等活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