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介绍,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7%,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加快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金壮龙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将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
金壮龙提到,下一步,要继续抓好钢铁、汽车等十大重点行业的稳增长工作,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其次,鼓励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因地制宜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此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信部还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金壮龙强调,要继续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金壮龙表示,新兴产业要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要超前布局。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绿色、智能、融合,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在未来产业方面,他表示,工信部将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特别是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开发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新兴产业领域,金壮龙表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对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统筹推进5G-A演进和6G研发创新
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实现了从十兆到百兆、到千兆的快速增长,全国所有地级市建成了光网城市,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了70%。
他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建、用、研”进一步统筹推进,加快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建”就是夯实网络设施,稳步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扎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同时,正在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5G网络向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场所,在原有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覆盖。
“用”就是深化融合应用,研究出台“双千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接续政策,加快建设“5G工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研”就是强化技术研发,统筹推进5G-A的演进和6G研发创新,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代的光网络。同时,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比如数据中心就属于增值电信,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一些优质的开源项目,落地开源成果。
大力推动设备更新
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培育建造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共有153座灯塔工厂,其中有62座在中国,占比超过了40%。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辛国斌表示,从成效上来看,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大约30%,生产效率同步提升了近30%,很多制造业企业插上了“数字翅膀”后,比同类企业飞得更快、更有效率。
辛国斌强调,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要推动它转型升级,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辛国斌表示,今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