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酵稳基建扶民企 全年经济目标无忧
时间:2018-10-15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三季度多项经济数据本周将陆续出炉。多位专家表示,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展望四季度,经济增长内生动能稳步增强,宏观政策落地效应逐步显现,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等政策料逐渐发挥作用,基建投资有望企稳,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料有所缓解。宏观调控将更加注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聚焦定向减税降费,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针对民企政策料逐渐发挥作用

对于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三季度GDP增速可能为6.6%,四季度GDP增速可能降至6.4%至6.5%,全年确保6.5%至6.6%的增长无虞。在已公布的7月和8月数据中,基建投资未明显企稳,三季度数据大概率较二季度有所回落。

“有针对性地降税、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约有一至两个月的时滞效应,这些措施会逐渐发挥作用。8月和9月地方债加快发行后,基建投资融资会有较明显改善,基建投资企稳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企稳。”章俊表示,整体来看,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减缓,但出现明显反弹概率不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三季度GDP增速会回落至6.6%。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领先指标表现不错,9月景气料继续维持;制造业信贷需求放缓,增速可能趋稳;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改善。消费方面,9月食品价格上涨,同比增速加快对消费形成一定拉动作用,但由于汽车消费依然疲软,总体社零增速可能略降至8.9%。四季度在基建发力推动下,预计投资增速会有所回升,总体而言,GDP增速料与三季度持平。

“9月经济呈现一定下行压力。”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9月工业增加值可能增长5.8%,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由于,一是9月基建增速会继续回落,在严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背景下,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无米下锅”;二是外需承压,对我国经济总需求造成负面影响;三是持续增速偏低的信用扩张已开始影响企业投融资活动和居民消费。

展望四季度,诸建芳认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投资在宏观政策预调微调下有望触底企稳,制造业投资在逐渐允许周期性行业进行资本开支扩张的情况下增速有望持续回升,房地产投资虽因房地产限购政策进一步收紧,但棚改计划仍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总体房地产增速料小幅回落。

三大变化需密切关注

在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看来,目前经济有三大变化需要密切关注,一是房价过快上涨对其他消费存在一定挤出效应,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务相关消费支出明显加快,而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速则低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水平;二是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去产能、环保政策、投资增速回落等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三是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

“从投资角度出发,在短期可通过基建投资托底,而长期真正的希望其实在于启动技术创新周期。”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我国经济想可持续发展、真正走出经济下行挑战,要坚定不移管住影子银行、金融去杠杆,打击地产泡沫,而更重要的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尤其是大幅减税降费,增加企业利润率,增加企业研发的能力和动力。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应对挑战,在宏观调控时,应注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配合。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是结构性的,要保持货币政策整体上稳健,同时可通过定向降准、定向MLF等方式补充流动性。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方面效果较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通过定向减税降费、定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需求和供给扩张,在实现稳增长同时实现调结构。另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需货币政策支持。我国正在规范政府融资,在“堵偏门”的同时,也要“开正门”,比如通过地方债发行满足融资需求,而这需要货币政策支持。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虽然面临较为复杂的内外形势,但我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8月之后宏观政策取向积极,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将对消费起提振作用。

新动能将渐起“挑大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新产业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工业增加值。1-8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8.8%和8.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2.3和2.3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快速成长,1-8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6%、19.4%和13.4%。

此外,新消费、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1-8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3%,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7.2%;化妆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0.2%,增速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3和0.9个百分点。

“我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通信、计算机等产业投资和产值都保持较快增速。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大国,人工智能将会继续拉动我国产业继续升级。”在谈到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时,潘向东表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增长,上半年这些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30%,未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大量新模式经济,如互联网+、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移动支付也蓬勃发展。

章俊表示,目前,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很多还处在发展培育阶段,短期来看不能完全对冲行业下行,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新兴产业才能逐步“挑起大梁”,对冲传统产业下行。

为加快新动能培育,潘向东表示,一是应通过产业政策增加扶持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高风险,民间企业投资动力不足,政府可完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基金、减税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支持创新型企业融资。创新型企业具有风险大、轻资产特征,不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可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型企业融资。三是扩展需求。在扩展新动能供给的同时,也要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一方面,消费可以引导供给创新;另一方面,消费可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进而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投资、生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