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通胀困扰美国企业和求职者
时间:2018-07-07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通胀作为一个货币现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由于钱发行得太多了,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同理,任何事物如果供应过剩,都可能导致通胀这种现象。在教育大国美国,越来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多企业希望招聘拥有高等学历的雇员,导致“学历通胀”。

哈佛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警告说,学历通胀在美国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多以前高中毕业生就能从事的工作如今需要本科学历。而这种学历通胀不仅损害求职者和企业,更可能扩大美国的收入不平等。

这份研究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咨询公司埃森哲和一家青年就业促进机构联合完成。报告警告说:“(学历通胀)现象妨碍企业找到他们发展所需的人才,也阻碍了美国人获得能够支持体面生活的工作。”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美国全国职位空缺数高达670万个,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同时,4月美国失业人数也达635万。职位空缺数超过失业人数,这是自美国政府2000年开始职位空缺统计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这种矛盾部分可以用“学历通胀”来解释。例如,报告举例说,目前只有16%的生产管理者拥有本科学历,但2015年全美67%的生产管理者招聘要求应聘者有本科学历。

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即便高中毕业生就能做好的工作,企业也更倾向于雇佣大学生。该报告的综合分析显示,美国目前有超过600万工作岗位面临学历通胀威胁。

造成学历通胀原因有很多。首先,自动化技术发展取代大量“中等技能”工作岗位(从企业文员到车间工人),而剩下的工人就必须拥有更高的工作技能和社交技能。这令企业更倾向于雇佣受过更好教育、学习能力更强的大学生。

其次,这种技术革新带来的就业趋势变化,让企业越来越看重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并片面地将求职者的技能和学历挂钩。这种日积月累的用工文化的改变一步步推高了企业对员工学历的要求。

再则,经济危机也是导致学历通胀的重要原因。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一度陷入衰退,此后又经历了漫长而疲软的经济复苏。这导致大量找不到工作的高学历者退而求其次去从事更低端工作。

高端劳动力供给增加,令企业在不提高工资情况下就可以雇佣到更多大学生,这也极大地推高了学历通胀。这项研究发现,2010-2016年期间美国新增的1160万就业岗位中,3/4要求有本科以上学历。

然而,学历通胀其实是一种“双输”。对企业来说,大量招收大学生意味着更高的开支,因为企业付给大学生的工资要比高中毕业生高出11%-30%。

但问题在于,更高投入未必产生更高回报。这份研究报告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很多工作领域,大学生的劳动生产率未必高过高中毕业生。例如,在零售业,78%的雇主表示,高中毕业生的效率大于或等于大学生。

此外,大量招收大学生还给企业带来另一个问题:辞职率过高。和高中毕业生相比,大学生对收入和职业发展的预期更高,因此工作流动性更大,工作投入度更低。

对求职者来说,学历通胀既伤害高学历者,也伤害低学历者。近年来美国大学学费不断上涨,优质私立大学四年本科学费动辄就达十几万美元,这意味着学历成本在不断提高。因此,如果高学历者从事低学历工作,他们收回学历成本的难度就变得更大。而对低学历者来说,有高学历者“拦路”,他们的职业升迁道路基本被堵死,这将进一步固化美国社会阶层、降低社会流动性。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调查,目前25岁以上的美国人里,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只有32%,且黑人和拉丁裔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要低于平均水平。学历通胀意味着2/3的美国国民和少数族群在美国就业体系中被逐步边缘化。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瑟夫·富勒说:“(学历通胀)这一现象是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推动力。我们正在掏空中产阶级工作岗位,并将所有人推向收入光谱的两极。”

如何解决学历通胀问题?研究者认为私营部门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企业应当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聘用标准体系,而非盲目地追求高学历员工。同时,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应密切合作,系统性地改革“中等技能”员工的培训体系。

但这些建议要落到实处仍相当困难。因为,要根本性改变企业、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对学历的看法,需要极其漫长的过程。而在根本性改变到来之前,个人为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企业为更好应对日益严峻的自动化和互联网竞争,更高学历依然是个人和企业追逐的对象。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