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夭折"拷问产品竞争力 基金摆脱清盘困境须自救
时间:2023-07-03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迎来一轮清盘潮,逾300只基金发布触发清盘风险提示公告,136只基金已宣告清盘。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罕见成为清盘的重灾区。面对清盘危机,有基金公司主动清理“僵尸基金”,顺利进入清盘和清算程序,也有基金公司保壳意愿强烈,多次在清盘边缘挣扎。

多只次新基金在诞生不久就遭遇规模困境,面临“夭折”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是部分基金公司产品设计同质化,管理和运营能力欠缺的问题。不过,加速出清是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除了主动清理僵尸基金外,基金公司应在产品设计、策略开发、持营宣传、费率结构等方面共同发力,提升产品竞争力,避免大面积走向清盘命运。

“清盘潮”来袭

6月30日,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6月27日,该基金已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出现基金合同终止事由,基金管理人将终止《基金合同》,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等规定对基金进行清算,基金最后运作日为2023年7月4日,将自2023年7月5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同日,中银基金发布提示性公告称,截至2023年6月29日,中银裕利灵活配置混合已连续55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若截至2023年7月6日日终,该基金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上述公告只是此轮基金清盘潮中的缩影。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已有136只基金清盘,为近五年上半年清盘数量之最。2019年至2022年,全年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134只、174只、254只、233只。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以往债券基金为清盘大军“主力”的局面,近两年以来,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清盘逐渐成为清盘重灾区。今年以来,已清盘的基金中,40只为股票型基金,61只为混合型基金,仅有23只为债券型基金。2022年,则有93只混合型基金和56只股票型基金清盘,债券基金清盘数量为75只。

指数基金也成为这场清盘风波中难以忽视的一部分。今年以来清盘的136只基金中,有40只为指数型基金,其中24只为ETF及ETF联接基金。

“当前全市场的ETF数量已接近800只,不可否认的是,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由于ETF的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越受投资者关注,很多小规模的ETF无人问津,最终命运便是走向清盘。”北京某量化基金经理分析说。

上海证券高级分析师池云飞表示,基金清盘受很多因素影响,当前环境下,大面积清盘主要是四方面因素导致。一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使得一些认知度或认可度较低的基金比以往更容易被清盘,这或是最主要原因。二是权益市场的赚钱效应下降,促使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意愿降低,导致一些本来规模就小、持营不佳的权益基金被加速清盘。三是基金投资者在不断成熟,自身的投资需求更为明确,对那些难以适应市场的产品容忍度下降。四是清退机制不断优化,基金行业进一步向高质量、结构优化方向发展。

次新基金遭遇夭折风险

除了已清盘基金外,还有大量基金在清盘的路上。今年以来,累计有逾30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值得关注的是,陷入清盘危机的基金中,出现了许多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身影。

例如,根据国投瑞银基金近期发布的公告,成立于2023年1月17日的国投瑞银兴顺3个月持有混合FOF,截至2023年6月21日,已经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也就是说,该基金自4月份起就已出现规模缩水。根据该基金一季报,截至一季度末,总份额为2.016亿份,基金资产规模为2.016亿元,由此推算,基金规模是在三个月持有期结束后,遭遇投资者大量赎回,沦为迷你基金。但实际上,该基金业绩并不算差,截至6月29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为0.9934元,近三个月以来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良好。

另一只次新基金同样如此,成立于2022年7月28日的光大保德信汇佳混合,该基金成立时的规模约为2.1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014户,但成立后仅两个月,基金规模就大幅缩水。根据基金季报,该基金自2022年三季度末起规模就已不足5000万元。从业绩来看,该基金成立以来上涨5.50%,跑赢同期同类基金,但仍未逃脱陷入清盘危机的命运。

“近两年以来,权益市场不景气,很多次新基金净值长期低于1元,投资者信心受到很大影响,基金规模逐渐缩水,一旦规模持续小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又未及时寻找到新的资金,就面临清盘风险。”北京某公募基金市场人士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次新基金在内的大量基金走向清盘,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痛点”,同时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基金清盘是由于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托管人对于基金持续经营的能力存在疑问而主动清盘,或者由于基金规模过小无法维持运营而被迫清盘。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产品会有稳定的投资人群体和良好的业绩表现,不需要清盘。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一些基金表现不佳,无法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