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华社直属的专业经济信息服务机构中国经济信息社(简称“中经社”)与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协议,开启了打造“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的新程。
按照新华社部署,中经社正加快推进重组改制上市工作,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外部资源,实现中经社核心业务跨越式发展。此次战略签约,将有助于中经社加强在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战略性板块的布局投入,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信息服务商。
打造金融信息服务“国家队”
“今天是各方携手打造‘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的高光时刻,是中经社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华社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景如月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据了解,中经社于1989年挂牌成立,是金融信息服务国产化替代的主力军、主平台,是拥有核心技术资源的金融信息科技企业和金融大数据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权威性最强、服务领域最广、信息种类最全的经济信息服务机构之一,也是首家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境内金融信息服务机构。
围绕国家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以打造“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为目标,2022年7月,新华社明确提出把经济信息事业作为全社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战略突破点,推进中经社重组改制与上市,整合重组全社经济信息业务,推动中经社核心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正在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忠实履行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大做强经济信息业务,建设自主可控的金融信息平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未来,新华社将进一步统筹社内外优质资源,全力支持中国经济信息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做优。”景如月表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经济信息安全的需要不断提升,亟需打造与国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信息服务“国家队”。
景如月表示,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经社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需要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
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重组改制上市,做大做强做优中经社,有利于打破金融信息服务市场被西方机构垄断的局面,推动实现金融信息关键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大局。
五大竞争优势塑造稀缺价值
在本次签约一个月前,越秀资本与中经社签署战略协议。作为见证方,越秀资本董事长王恕慧直言,在接触中经社的过程中,公司管理层研判认为这一项目属于符合国家战略、定位清晰、优势突出、成长预期好的稀缺标的,在深入尽调分析后果断作出投资决定。王恕慧强调,越秀资本将深度参与中经社引战项目,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建设。
正如王恕慧所言,中经社作为“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其稀缺价值吸引了诸多机构的青睐。
中经社主营业务涵盖经济信息与金融数据业务、高端智库业务、数字化服务业务等,打造了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新华丝路、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新华信用等国家级平台,拥有国内领先权威指数服务机构——新华指数和体现国家高端智库能力的经济智库、政务智库、舆情智库,运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控股亚洲最大天然气现货交易市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中经社董事长、总裁徐玉长介绍,中经社的独特价值可以用五方面优势来概括,包括依托国家通讯社的权威优势,承担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职能的智库优势,拥有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信用等专业信息平台及运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平台优势,专业经济信息多品种、多语种、多形式的服务优势,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及海外重点区域的渠道优势。
从事经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为王。中经社在国内外布局近百名专职经济信息记者,拥有400余名专业经济分析师,共享新华社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全球新闻信息可实现一手采集、一手反馈、高效传达。
同时,中经社拥有一支高素质、年轻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其中博士学历占2%,硕士学历占42%,本科占49%。
多方面优势能力汇聚,中经社各主营业务呈现高度成长性,经营收入、经营利润和用户规模等迅猛增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机构用户规模已接近11万。
有签约机构代表表示,中经社属于国家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担当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使命,业务具有高成长性,预期投资回报较高。
金融数据业务具备高成长性
从市场看,近年来,经济信息、金融信息服务行业需求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规模达528亿美元,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规模451亿元。对比全球市场,国内市场未来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