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打火机20年不涨价 破解制造业转型升级"邵东密码"
时间:2023-05-05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我们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20年前卖1块钱一只,这么多年来尽管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今还是卖1块钱一只,而且依旧赚钱。”邵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国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邵东一次性打火机20年不涨价背后,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极致密码。

30多年来,地处湘中腹地的小县城邵东,勇闯全球大市场,将小小的打火机做成了占据全球70%份额的百亿大产业,并通过“机器换人”持续升级换代,创造了20年不涨价的奇迹。在“稳制造、稳外贸”的背景下,邵东打火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实践,无疑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做大:“星星之火”点亮全球

邵东,地处湘中腹地,自古地少人多,却塑造了邵东人浓厚的商业意识。上世纪80、90年代,邵东便形成了全国有名的工业品市场和小商品市场。1992年,做布匹、五金生意的姚喊云、付再华夫妇,与朋友一次不经意的闲聊,点燃了邵东打火机产业的星星之火。

“这位朋友来我家玩,然后着急回去。我说这么早回去干嘛,他说要去进打火机,晚了就没货了。我心里嘀咕:打火机有这么火吗?”付再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听完朋友的话,她便立马跟丈夫姚喊云南下广州考察,买来100个打火机拆了装、装了拆,慢慢摸索,很快开办了邵东第一家打火机企业——顺发。

自此,打火机产业如燎原之火,在邵东蔓延开来。

“经过30多年发展,打火机在我们邵东已成为一个企业114家、年产超百亿只、年产值130余亿元、远销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一次性打火机70%市场份额的大产业,形成了‘世界打火机看中国,中国打火机看邵东’的发展格局。”李国军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邵东以一个小县城之力,将小小的打火机“点亮全球”,与其集群式、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邵东市打火机协会会长吕省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邵东打火机电子产品集群、出气阀集群、三件套(引流芯、芯套和海绵)集群、包材集群等规模都很大,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200余种零配件除塑料粒子和危险化工气体外,都能实现本土化配套,且配套企业都在方圆30分钟车程内。”

真正让邵东打火机产业起飞的是2000年后开始的出口生意,对商机一向敏感的姚喊云、付再华夫妇,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起做出口生意的初衷,付再华直言是“为了把生意做大”,“做内销的话要一件一件地批发,特别零碎,而外贸订单往往特别大,一个普通的集装箱货柜就是100万只规模,大的能到150万只、160万只。而且,做外贸的一个好处是只要达到客户的质量标准,就不会有退货。”

打开全球市场后,邵东打火机产业迅速做大。“2022年,邵阳出口打火机27亿元,增长33.8%,占全国出口打火机总值的52.9%;今年1-2月,邵阳出口打火机3亿元,预计今年出口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邵阳海关副关长张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邵东正是邵阳打火机出口的主要来源。

邵东打火机产业在做大之初,就通过打火机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早在2008年,我们就成立了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发布指导价格,制定每个时期的市场价格底线,引导各企业之间不搞价格战,避免恶性竞争。”吕省华表示。

一方面要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抱团取暖。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打火机作为危化品运输困难,打火机协会便出资成立了邵东市集达危货运输有限公司,企业出资入股购置运输车辆,做到统一配柜、统一运输,解决了企业运输难的问题,保障企业产品准确、及时、安全到达目的地。

除了政府的支持、协会的组织,在邵东打火机行销全球的过程中,邵阳海关一路保驾护航。“自2001年出口打火机纳入法检目录以来,邵阳海关通过支持打火机企业用好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实验室布局、优化惠企措施、打造功能平台等种种措施,助力打火机出口高质量发展。”张振表示。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出现爆火,或者跳火超过5厘米,就会定义为不合格产品。”在位于邵阳海关的打火机检测实验室,长沙海关技术中心检测员孙海英指着一排正在燃烧的打火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打火机型式试验项目一共有12个,包括温度试验、循环试验、压力试验、跌落试验等,12个项目检测都合格才能出口。”

在出口打火机检验监管实训基地,邵阳海关监管稽核科科长吴倩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这是我们去年6月建成的基地,海关系统从事出口打火机检验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这个实训基地进行培训。并且以此为平台,为邵阳打火机行业在规则制定、标准修订等方面争取更大话语权。”

做强: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

在产业做大后,邵东打火机行业遇到了“幸福的烦恼”。

“大概在2013年,我们的打火机在全球供不应求,客户的订单完成不了,需要招更多工人来赶订单。那个时候劳动力成本开始快速上升,原来我们这里的工人一个月工资最多千把块,后来涨到了四五千,现在一万多块的也有。”付再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一方面是用工贵,另一方面是招工难。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全球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机企业东亿电气过程中,公司副总经理白家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