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额规模暴涨暴跌、资金短时间大进大出……为匹配部分投资者资金期限而设立的基金C类份额,成了一些散户甚至机构“炒短线”的投机工具。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也抓住这一契机,把基金C类份额当做冲规模、“造星”的利器。于是,近年来,每到基金定期报告发布期,都有C类份额规模突然大涨或大跌的现象。渠道的“蜜糖”很多时候成了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砒霜”,想博取短期收益的投资者往往被套,基金经理的操作也会因为资金大进大出而动作变形。
《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业内人士建议,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和投资者应综合考虑自身投资需求、投资策略、持有计划、费率差异等因素,决定配置A类还是C类份额,改变部分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追涨杀跌”的不理智行为,达到多方共赢结果。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应降低A类份额申购费率,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产品。
暴涨暴跌的C类份额
忽如一夜春风来。随着互联网销售渠道崛起,最早出现在2006年的C类份额逐渐成为基金销售中的“利器”,冲规模、“造星”都少不了它。
赵蓉(化名)介绍了所在基金公司打造旗下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经过。前几年,该基金经理业绩较好,进入主流互联网渠道推荐的产品名单,于是基金公司抓住这个机会,铺天盖地为该基金经理造势,通过海报、宣传短片、媒体报道进行全方位包装。在基金经理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渠道方在理财频道大力推荐他管理产品的C类份额。该C类份额正是基金公司在这轮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中为渠道新设立的。于是,这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快速攀升,知名度水涨船高,甚至跻身公募基金行业“顶流”序列。
无独有偶,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都有C类份额“狂飙”的经历。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有一只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总份额为59.59亿份,其中C类份额38.05亿份,是A类份额21.54亿份的近两倍。
曾长期霸榜蚂蚁基金销量前三的一只网红基金,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总份额为274.68亿份,其中C类份额148.87亿份,A类份额125.82亿份,C类份额比A类份额多23.05亿份。
基金2022年四季报显示,一大批C类份额跻身基金份额增长前列。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C类份额增加7.66亿份,远超3.02亿份的A类份额增量,位列普通股票型基金2022年四季度份额增长第二位。安信医药健康C类份额增加7.4亿份,直追7.49亿份的A类份额增量,位列普通股票型基金2022年四季度份额增长第五名。去年四季度,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增长前十名中,C类份额基金占据四席。
混合型基金C类份额的增长更为明显。华商甄选回报C、金鹰鑫瑞C、华泰柏瑞鼎利C、招商核心竞争力C等去年四季度份额增加均超10亿份,且多数超过A类份额增量。
对同一只基金来说,不管是A类还是C类份额,均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资,两者基金经理、资产配置、运作方式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在于收费方式。在以银行为主流销售渠道的时代,更多投资者通过购买A类份额初识公募基金。在申购基金A类份额时,一般需要一次性支付1.5%的申购费,赎回时再支付赎回费,只有持有基金超过半年甚至超过两年才会免赎回费。而C类份额不收取申购费,投资者仅需按日支付销售服务费,持有超过30天还会免去赎回费。因此,A类份额被视为更适合长期投资者购买,而C类份额更适合短期持有。有业内人士测算,当持有天数小于69天时,持有C类份额更划算。
“短线之友”C类份额来得快去得也快。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2022年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变化发现,上一季度暴涨的C份额,下一季度多会陷入暴跌的窘境。如安信稳健增利C2022年三季度份额增加5.83亿份,2022年四季度该C类份额暴跌14.06亿份。
“由于C类份额的费率特点,买家通常是持有时间不长、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投资者。C类份额快速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在市场快速波动的情况下,上述类型投资者反复交易导致的。”盈米基金研究院研究员孙宜笑说。
渠道与基金公司“一拍即合”
为何基金C类份额突然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视野?
“近两年很多互联网销售渠道找基金公司开设了多只基金的C类份额。很多C类份额并不是首发时就有,而是后来新增的。尤其是对于绩优基金,去年一些第三方销售渠道要求基金公司开设C类份额,因为这类产品迎合散户需求,在去年震荡的市场行情下更好卖。”北京一位资深基金人士表示,互联网基金销售渠道很强势,基金公司缺乏议价空间。
有些基金公司甚至是在一天或一段时间内集中开设了旗下基金的C类份额。“这是渠道倒逼的结果,不然怎么可能在同一天给众多老基金增设C类份额。”一位FOF基金经理透露。
如华东某基金公司在2021年三季度集中为旗下多只知名基金增设C类份额。其中,仅在当年9月6日,就为旗下5只绩优基金增设C类份额。2021年8月23日,还为当时颇受欢迎的某只基金增设C份额。
除渠道倒逼外,增设C类份额也是很多基金公司在震荡市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在市场不好的年份,新基金募集困难,基金公司就把目光投向持续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