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2年度业绩宣传战”的硝烟味没有那么浓厚了。在各家公募基金的新年头条推送中,长期业绩成为宣传重点。
过去几年,在短期绩优基金业绩快速“变脸”屡见不鲜的情况下,公募行业逐渐厘清业绩来源,将时代的贝塔和自身的投研能力有所区分。梳理来看,近二十年冠军基金的变迁背后,正是我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2022年,不少基金经理年度业绩压力没有那么大了。这背后,行业正在不断加大长期业绩在投研人员考核中的权重,强化风控管理,提升投资者体验,确立更为积极的人才激励机制等。
公募行业,愈发风清气朗。
站稳基民立场
“在晨星中国大盘成长股票十年期业绩榜上,我司鹏华价值精选股票位列第四……”1月3日,鹏华基金某人士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十年长跑冠军’财通基金这份新年好基名单请查收”“银河证券公募长期业绩榜单发布,嘉实基金32只产品位居前列”……这是多家基金公司公众号2023年伊始的头条推送。
往年,年度行情一旦落幕,基金公司之间的年度业绩宣传大战便立即触发,而且往往会将宣传视角对准过去一年取得不错业绩的基金产品。
今年,这种情况似乎改变了许多。
自1月2日以来,随着天相投顾、银河证券、晨星中国等基金评价中心发布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不少基金公司将年度业绩宣传的重点落在产品的十年、五年等长期业绩上。
对于长期业绩,公募行业正逐渐形成共识。
“单个年度业绩往往是市场的贝塔,很难以此预测未来的业绩,只有更长时间的业绩才能体现一家公募基金真正的投资能力,这是行业宣传转向长期业绩的根本原因。”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过往20年的年度冠军基金发现,每只冠军基金在夺冠后,很难再度成为下一个年度的冠军基金。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变迁,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越发结构分化,年度成绩往往不仅是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的体现,更主要是产品投资方向所确定的行业主题贝塔等反映。”刘亦千表示。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引导基金管理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天相投顾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监管对于基金公司的业绩宣传曾多次给出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基金销售机构禁止短期业绩宣传,不得“饥饿营销”。由此可见,监管机构对公募基金侧重长期业绩提出明确要求。
此外,近几年市场风格切换速度加快,部分基金因短期优异的业绩吸引大部分投资者参与后,业绩“迅速变脸”,让投资者“很受伤”。
“站在基民的立场,公募基金应该强化长期投资,加强对长期主义的深耕与聚焦。这是推动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路线之一,即摒弃通过短期博弈、热点炒作来换取短期收益。”某大型公募高管表示。
经济转型升级背后的冠军变迁
归根到底,过去行业对短期年度业绩过于关注,或是没有认清时代的贝塔和公司自身的投研能力在投资收益中的贡献。
“近二十年冠军基金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刘亦千表示。
自2000年以后的十几年里,市场主要指数波动较大,以金融、周期板块配置为主的基金多次夺得年度基金冠军。
天相投顾相关人士表示,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反映在资本市场则是波动率较大。从行业来看,金融、周期、地产板块等传统行业占据地位较高,说明这段时间里经济与产业发展仍以传统行业为主,新兴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而聚焦近十年的冠军基金,新兴行业在逐步增加,如以科技制造、医药板块配置为主的易方达新兴成长、广发双擎升级、农银汇理工业4.0等。“这表明国内的产业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科技与创新的转型期。”天相投顾相关人士认为。
在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外,冠军基金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持续完善。
刘亦千表示,比如,有了2014年港股通的开通,才有随后沪港深基金的夺冠前提;有了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才有后期科技新兴主题基金的夺冠基础。
当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方向成为公募行业的投资共识。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表示,公司在投资与研究的过程中,坚持长期主义,关注科技创新,助力直接融资,推动国家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ESG研究与投资,为推进上市公司质量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提升,从而进一步为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投资应将资金转化为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投入专精特新重点领域,支持核心技术攻坚战;布局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