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若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也需要新时代下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主体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微观层面上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能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使金融更好的为产业发展助力,形成两者的良好交互,推动国民经济行稳致远。
新时代的资本市场,又应该拥有哪些必要条件和构成,才能快速形成“引导资本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这一完整传导?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将迎来难得历史发展机会;“创新发展”与“持续开放”也将持续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
一、新时代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贵在坚守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进程中,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紧密相连。此处“创新”应被赋予两层含义:一是直接创新,源于资本市场的自我创新及深化改革,提升服务优势。二是间接创新,旨在发挥其在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建设等过程中的重大引导和服务作用。
直接创新中,资本市场需要更多去实现自我创新、深化改革。通过提升质量、优化制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健前行。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第一动力”,意味着我国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需要加强金融资本与科技发展的良性互动,根据企业创新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不间断的资金流。
注册制的落地,作为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效果明显。近年来在发行方面,注册制改革成果斐然,助力了众多优质的上市公司快速稳健发展,是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不仅集中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成果,同时改革影响意义深远。从基础设施、传统产业到新科技、新业态,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正向新兴领域不断转型。资本市场只有借助更多综合服务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发展战略建设过程中的匹配性和功能性。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落地,有力地推动直接融资的大发展,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更加市场化的规则,更加合理地发挥监管作用,促进整个市场的资源实现更优化的配置。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注册制架构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坚持改革的全面深化,完善经济制度并优化市场生态环境,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间接创新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经济体系的持续完备和改善,逐步形成了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体制和健全配置。一方面,从既有融资体系出发,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规律下金融的薄弱环节,设计更加市场化与针对性的制度,引导长期资金进入科技企业早期的融资中去,也可以通过战略投资、投贷联动、以及政府背书下的金融保障服务等形式增强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的结合紧密度,帮助其发展与成长;另一方面,发挥了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功能作用,培育长线投资的创投资本,与市场资本形成补充,增强对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硬科技、创新难度大领域的扶持力度和稳定性;此外,优化创新导向的政策环境,提供适合创新孕育发展的新生态,如积极出台利好创新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相关政策,简化冗杂的政策约束,并呼吁非金融领域的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政策共同发力,创造更好的政策整体环境;同时,针对性的提高金融服务平台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质量,从顶层设计出发,建设符合创新产业全周期需求、差异化需求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中国式应用,更是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撑。在许多发达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应用走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如何总结既有经验、创新地应用于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以满足从传统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是我国一直不断的尝试的方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全,更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需求的满足帮助巨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从中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大大提升,传统制造业活力也得到充分激发,向着“提质扩量增效”的目标稳健前行。“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实施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行动,并大力发展完善与之配套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合作模式。通过首发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等多项渠道,对战略新兴型产业的支持不断加大,建设了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中国声谷”扩园增量,实施“人工智能+”等应用示范工程。以国元证券为代表的本地券商,借助清晰的战略规划及深耕当地多年的资源积累,在此过程中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服务支撑。
二、新时代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必不可少
新时代的资本市场,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大市场,更是机遇开放的大市场。目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