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发展数字经济,就需要数字银行,它既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一类主体。
数字银行的取胜关键在于成本效率。成本决胜是服务长尾客群的核心。
今天我们评价一家银行的数字化程度,可以从“在线化”“智能化”两个很具体的维度来看,“在线化”与“智能化”程度越高的银行,其数字化水平就越高。
从全球生产力发展的进程来看,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国完全错过了这次机会。19世纪60年代发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应用为代表,10年后,中国发起了“洋务运动”,有些跟进。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中国又晚了近30年,直到80年代后期深化改革开放才成功抓住了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机会,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之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中国这次几乎与世界同步,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先国家。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突出亮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表明,2012年-2021年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年复合增速达15.9%,2021年整体规模超过7万亿美元,在当年GDP中占比39.8%。这一规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是排名第三位日本的2.7倍。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2018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有7家依托数字技术,其中中国有2家企业上榜,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剩余5家均是美国企业(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脸书)。华为(如果上市)、美团、字节跳动也有问鼎的趋势,那么中国也是5家,与美国平分秋色。
现在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领先中国企业的身影,互联网综合平台有腾讯、阿里、百度;本地生活服务有美团、滴滴;电商平台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内容平台有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位置服务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还有人工智能、手机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更多的全球市值领先企业蕴藏其中。中国的传统企业也在加速数字化改造,诸如钢铁、汽车、零售、快消、家电、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均已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经济,需要资源支持。早期讲创新,只要有到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可以。所以林肯讲了一句名言:“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即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使聪明的大脑与智慧的利益结合起来,创造无穷的动力。但是在今天,光靠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解决不了数字经济创新的动力问题了,更需要长期、庞大的资本支撑创新发展,这些资本可能要面临5年-10年都不会盈利的挑战,主要依靠股权激励来实现。所以科技公司往往和股权激励结合在一起,依靠“知识产权保护+股权激励的支持”,在这里股权激励已远远超过知识产权的作用。
股权激励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但中国的情况有些特殊,中国是银行业占主导的金融市场,所以中国的任何金融后盾如果没有银行参与就会很脆弱。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的银行业通过资产管理等形式,将大量金融资源导向资本市场,所以我们看到,资管新规进一步加强监管后,资本市场上出现资金短缺等问题,根源是中国90%的资金在银行体系,通过迂回方式流入资本市场。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史学者约翰·希克斯就曾说过:“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如果没有金融革命的配合,工业革命就要慢下来,甚至会停下来。在中国,在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发展数字经济,就需要数字银行,它既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一类主体。
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在2022年2月发布了一份名为“Rapidgrowthofchallengersputsnewverveintooldbankingsystems”的报告,评定出全球20家新锐银行(challengers),这些新锐银行凭借数字技术等优势与传统银行竞争。中国的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等4家银行上榜。英国也上榜4家,因为其最早推进“监管沙盒”制度,在数字银行方面较为超前。美国受到2008年债务危机影响,在金融创新领域慢了几年,到特朗普时代才开始放开2008年制定的金融管制措施,所以美国仅2家银行上榜。日本有2家,法国、德国等均有1家银行上榜。2022年5月《亚洲银行家》也评选了全球前100家数字银行。榜单的全球前十之中,中国就有3家,分别是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
穆迪认为,中国拥有数字银行成长的绝佳环境。一方面有庞大的市场容量。数字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填补市场空白,一个市场的长尾客群越多、金融渗透率越低,则发展数字银行的土壤越肥沃。2017年中国有2.34亿金融未覆盖人群,2019年家庭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在56%,同期美国的金融未覆盖人群仅1900万人,家庭债务规模占GDP比重达75%,可见中国市场潜力之大。在这些年数字技术的助力下,中国的金融覆盖率已有显著提升,2021年中国的家庭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升高到了62.2%。这6个多百分点的提升,已大大促进了中国数字银行的发展。这是中国数字银行发展的经济根源。
另一方面是政策支持。如果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