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想行稳致远,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根基”。日前,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联证券”)董事长、总裁葛小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是战略定位、发展理念、价值取向、专业实力、精神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征,是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力量之源。新时代,新征程,紧扣金融行业核心任务,证券行业深刻理解并践行行业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葛小波指出,国联证券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行”文化理念及工作体系,激发组织活力,提供发展动能。三年来,历经A股IPO、非公开发行,国联证券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财富管理形成自身的服务体系和模式,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大方向”基金投顾最高规模突破百亿元,持续名列行业前茅;资产管理规模快速跃升,首次迈上千亿元大台阶;投行业务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完成了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闻泰项目和京东方定增项目;固定收益及股权衍生品业务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动能。高质量文化建设正在为国联证券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德行守正
厚植文化基因
“国联证券将党建写入章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筑牢国有证券公司文化建设‘根’与‘魂’。”葛小波表示,公司党委及班子成员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担负起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经理层积极参与、各业务条线具体实施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以上市代码“1456”为基础,积极构建“先锋·行1456”党建品牌工作体系,推动在政治思想、组织建设、作风纪律等方面与文化建设互融互促,党建案例被“中国金融业党的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调研成果库”收录。
1992年,国联证券成立于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其前身为无锡市证券公司。在30年发展历程中,国联证券传承无锡百年工商文明精神,历经了“大胆实践、迅速发展”“陷入困境、规范稳健”“强化内控、专业立身”“诚信经营、走向全国”“守正创新、改革转型”五个阶段,从地方性经纪类证券公司发展成长为一家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
葛小波表示,一路走来,国联证券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文化建设大讨论,积淀文化内涵,深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核心理念,构建形成了以“先锋·行”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因您而行”为核心价值观,以“诚信、稳健、开放、创新”为经营理念,以“志行、慎行、谙行、偕行、笃行、创行、智行、善行”为具体抓手的具有国联特色的“行”文化理念及工作体系,以文化之“德”,指引公司创新转型之“行”,开启国联证券市场化改革和二次创业新征程。
此外,国联证券前后三次更新完善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结合公司发展阶段焕新文化品牌符号;形成“一册一片一厅”文化载体,打造“两微一网一端”宣传主阵地,丰富、传播公司文化内涵;传播公司经营发展亮点、文化建设成果,讲好“国联故事”,维护和宣传行业文化形象。
知“行”合一
激发组织活力
立志方能行千里。在实践中,国联证券将文化建设与公司战略协同融合,在价值取向、业务理念等方面牢固树立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意识,真正回归业务本源。
葛小波指出,国联证券通过推进泛财富管理转型、资本中介战略、“投行+投资”战略以及科技金融战略“四大战略”,全面助推公司转型升级,回归金融本源,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居民投资理财,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公司治理方面,国联证券将文化建设写入公司章程,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相关职责;制定《国联证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提出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机制保障。
“在转型创新过程中,国联证券始终紧控合规风险之弦,谨慎行之。公司不断建立健全与文化建设、道德风险防范有关的制度机制,充实合规法务、风险管理队伍,将文化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日常工作,全面优化制度、流程和授权体系,构建完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葛小波表示,公司坚持“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原则,合规审慎开展创新业务;完善廉洁从业管理制度体系等。此外,还完善收入递延支付机制,建立长周期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科学化、体系化管理声誉风险。
证券行业是金融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国联证券成立培训中心,搭建外部专家及内训师队伍,打造学习型组织,针对不同阶段员工开设了系列业务能力提升课程,弘扬专业精神,建立《国联证券员工执业行为守则》以及各类业务制度管理办法,积极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充分发挥股权衍生品专业优势,参与完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场外期权风险与监管体系》课题研究;在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报告库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数据标准化、接口电子化等一系列工作。
国联证券注重平衡各方利益,致力于与股东、客户、员工携手偕行。葛小波介绍,国联证券在内部倡导合伙人文化,通过将文化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