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保持信贷适度增长 注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时间:2022-05-30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更好发挥专项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建议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适当放宽专项债的发行与使用条件,扩大投资范围,提高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等;在专项债限额分配中提高中西部地区比重;优化专项债在交易所市场的发行机制,吸引个人、中小机构投资者投资。

他说,当前要保持信贷适度增长,这是对稳定经济大盘最直接最重要的金融支持。同时,也要注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建议适度加杠杆的方向要精准,适度加杠杆的机构要适配,适度加杠杆的风控要创新,需要广义金融政策协同发力。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

中国证券报: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背景下,财政政策在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更为有效?

何海峰:受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三重压力”中,需求收缩首当其冲。

一般而言,我们看总需求要从消费端和投资端两方面来看。当前消费需求存在不足。内需方面,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叠加消费预期减弱抑制了消费支出增长。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汽车和餐饮业消费分别同比下降31.6%和22.7%。房地产是主要拖累项,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0.9%和29.5%。外需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欧美经济拐点已现,其消费回落也会带动我国出口逐步下降。但从投资需求看,还是存在亮点的。1-4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5.8%、12.6%和4.3%。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2%,充分说明我国稳增长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工业、制造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9%,资源要素不断向高技术制造业集聚,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靠前发力、精准发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适当增加退税金额,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加强财政支出力度,强化民生、科技、农林水、教育、社保与就业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基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速度,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适当扩大使用范围。除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九大重点领域外,增加新型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类项目投入。四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从税收、担保、贴息、减免租金等方面,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行业的帮扶力度。五是提高稳岗稳就业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按时足额支付,拓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受益范围,扩大阶段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用缓缴政策覆盖面。六是强化地方政府财政保障,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可采取突破预算赤字、提高债务限额或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增加财政收支弹性,补充资金缺口。

专项债发行提速聚焦领域扩大

中国证券报: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这释放出哪些信号?

何海峰:专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工具,是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补短板增后劲的重要保障。目前,各地方政府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约2万亿元,提前批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剩余待发额度约1.6万亿元,发行节奏较去年明显提速。

此次国常会,我认为释放了三个明显信号。一是财政政策前置力度进一步加大,发行和使用节奏显著加快。由于债券发行和资金划拨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因此为了保障专项债资金在期限内拨付到项目单位,实际发行时间还会前移,大概率在6-7月专项债发行将迎来新一轮高峰。此外,还将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努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

二是聚焦领域有所扩大,重点指向新基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专项债不但要继续用于9大领域,还要合理扩大使用范围。这个扩大的范围就是新基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涉及新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诸多产业链。新基建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对高质量增长提供支持,成为当下宏观调节的新抓手。

三是短期有效扩大内需稳增长、长期打造经济新引擎稳就业。一方面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正在积极发挥,新基建作为传统基建项目的补充,具备调结构、促创新、补短板的特殊功能,应扩大投资,为经济托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仍然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新基建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创造大量对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