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融大动脉,脉动不息。疫情扰动之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展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本报今起推出“助企纾困交易所在行动”系列报道,书写国内主要交易所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攻坚克难保持正常交易、助企纾困输血实体经济的生动纪实。
在全民战“疫”的同时,一场金融守“沪”战正在进行。
作为上海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疫情发生以来,在证监会领导下,上交所一直身处疫情防控的前沿战场,“想市场之所想,急市场之所急”,陆续出台各类举措,全力保障交易正常,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成为资本市场守“沪”者。
义不容辞
为市场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上海是我国金融要素市场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保障金融“大动脉”高效畅通,上海义不容辞;身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上交所责无旁贷。
疫情初起时,上交所即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做好防范极端情况、确保市场安全运行底线的预案。3月中旬,面对疫情扩散的苗头,上交所紧急启动全所最小运行单元驻所办公,其余人员居家远程办公,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上交所共有328名最小运行单元人员严格封闭在数据中心、办公楼,有效做好疫情防护,确保“战斗不减员”。
为确保交易业务平稳安全运行,上交所对交易业务运行核心人员实施闭环管理,一方面组织核心交易系统业务操作人员在金桥灾备基地集中封闭,另一方面组建业务运行最小团队24小时驻所办公,同时启用远程办公等措施,全力确保交易业务运行平稳连续。此外,上交所还准备了一支50人规模的核心交易备用团队,驻外高桥办公;在居家办公人员中保留一支10人规模的“火种”团队,以应对可能的极端突发情形。
在确保交易通畅安全的同时,为进一步维护全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3月27日晚,上交所出台《关于应对疫情优化自律监管服务、进一步保障市场运行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沪市30条”),就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相关业务开展做出调整和衔接安排。截至目前,沪市30条已平稳运行四周,为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江化微是众多受益于沪市30条的企业之一。今年2月,江化微向证监会提交了非公开发行申请并获得受理。3月11日,证监会出具了一次审查反馈意见,要求在30天内完成股份协议转让过户。“在各方紧锣密鼓筹备协议转让之时,上海疫情突然来袭。上交所及时发布沪市30条,推出通过非现场方式办理股份协议转让业务等措施,保障了公司协议转让业务顺利进行。”江化微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上市公司看来,沪市30条不仅精准,还有温度。“沪市30条非常贴心地考虑了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信披的难点及相关时间节奏,推出了包括延长信披业务办理时段、增加公告提交方式、放宽报送条件、定期报告申请延期、支持线上召开股东大会等措施。这些政策让我们受惠。”一家沪市民营上市公司的董秘高先生4月24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接下来公司估计要采取线上方式召开股东大会。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相关负责人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线上业绩说明会、相关培训等事项均正常进行。
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纾困。3月26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免收2022年度相关费用的通知,不仅减免沪市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还把前期已经收取的上市公司相关费用尽数退还。据统计,今年以来,上交所共减免各类市场主体费用达1.2亿元。此外,上交所还向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捐款捐物,助力抗疫攻坚早日功成。
冷静应对
全力保障实体经济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所的使命所在。纵然疫情冲击,初心不容改易。面对疫情下的复杂局面,上交所冷静应对,精准施策,确保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基本功能不打折扣,审核、发行、再融资、债券融资等业务正常进行。
“对于重点区域的IPO企业,审核小组会逐个摸排,电话了解目前问询回复进展情况及疫情对核查工作的影响。对于存在困难的发行人,审核小组会积极传达上交所支持疫情防控和保障市场运行有关措施,回应市场关切。”上交所上市审核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3月31日是沪市30条发布后科创板上市委第一次召开审议会议的日子。当日,医疗器械企业“电生理”科创板首发上会。为保障此次发行上市审核工作不受影响,上交所从人力、物力、技术上提前做好周密安排,实现审核会议按照原定时间正常召开,发行人、上市委委员、审核人员在十余个地方通过视频连线完成聆讯和决议程序,电生理顺利过会,即将成为科创板一员。
“作为科创板首家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的医疗器械企业,电生理的审议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如果宣布延期,势必会引起市场无端猜测。上交所全力保障发行上市审核工作不断档,让市场足够安心、定心和放心。”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说。
沪市30条明确提出,将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确保上市委审议会议按照既定程序正常推进。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沪市30条发布以来,上交所共召开7场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9家企业过会。4月25日至29日,上交所还将继续召开四次会议,审核4家公司的首发事项。与此同时,一场场“云上市”仪式陆续召开。3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