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传承“家国情怀”文化精神
1994年3月,我国第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承担起集中资金支持“两基一支”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任。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按照国务院部署,搭建“一拖二”组织架构,分别从事股权投资和证券业务,探索构建综合金融模式。2010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证券挂牌成立。
孙孝坤表示,带着服务国家战略政治属性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舞台的国开证券,注定“姓国”“为国”,与母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一道“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国开证券严格遵循开行集团的发展方向,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像开行集团那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发挥作用”。公司专注“国力”。用债券业务支持国家铁路、核电、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疫情防控。公司助力央企“国家队”,也积极支持地方国企建设。公司在优质大债开发、储备和发行方面均走在市场前列。公司还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产品开发等。
“国开证券用开行文化滋养国开证券人的精神家园。”孙孝坤指出,“国是担当”“家国情怀”是开行文化的基因内核,是开行全体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公司深入开展开行文化宣贯活动,不断弘扬“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高效、追求卓越”的开行精神。国开证券用行业文化指导国开证券人的行为规范。公司通过开展“我心中的公司文化”员工风采展示大赛、青年论坛、读书会、公司文化培训等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深入学习、自觉践行行业文化理念,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推动公司文化建设。
在孙孝坤看来,使命和愿景是国开证券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寄托着对国开证券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望。国开证券的使命和愿景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体经济,打造专注于机构客户的特色精品投行。“服务国家战略”根源于开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助力实体经济”产生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一历史任务。两者的有机融合,是国开证券对于开行使命的重要传承,也是国开证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所应担负的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成立以来,在全体国开证券人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续奋斗、努力拼搏下,公司始终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这个主责主业,在探索自身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同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孙孝坤以2020年为例介绍称,国开证券服务基础设施“补短板”,累计融资规模1900多亿元,公司分别获得了铁道债排名第一位,企业债排名第二位的佳绩。
此外,国开证券还创新全国首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泸州债,为世代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农民走出大山、搬进新居探索融资新途径。国开证券还积极参与“一司一县”定点扶贫活动,对口帮扶4个国贫县,助力按时保质实现脱贫摘帽。综合运用可转债、企业债、ABS等金融工具,为西藏、四川、贵州等贫困地区提供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累计到位融资额354.8亿元,有力地提升了贫困地区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巩固深化公司文化建设影响力
国开证券作为开发性金融事业旗帜下的证券业务平台,坚持“证券姓党”是公司履行职责、维系使命的根本所在。孙孝坤指出,公司成立十余年来,在开行党委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抓好党建、办好证券”的基本方针,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将“党建文化”转化为“发展引擎”,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孙孝坤介绍,国开证券不断强化政治学习,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月度会“第一议题”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等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升干部政治能力。
国开证券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宣传堡垒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委班子带头,严格组织生活标准,建立领导基层联系点工作机制,抓实支部建设“三个一”工程。
孙孝坤还强调,国开证券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真正能够体现“敬业、协作、拼搏、卓越”公司文化精神的证券铁军。一是以制度立军威,建立公司员工“初心库”“业绩库”“民意库”,夯实选人用人工作基础。二是以激励提士气,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三是以培训练本领,通过在公司内部开设中层干部领导力培训、“业务大讲堂”,组织员工参加开行总行、监管部门、行业机构组织的专题培训,形成公司总部与分公司双向交流工作机制,为干部成长加油赋能。
机制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孙孝坤指出,国开证券将“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与公司经营管理机制深度融合,在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券商过程中逐步树立公司的文化品牌。国开证券按照监管要求及时修订公司章程等内部制度,持续完善“三会”运行机制,确保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流程,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公司发挥党委在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董事会、管理层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构建以董事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