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增加不足 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未至
时间:2021-05-17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物价水平会在通胀预期下继续温和性上涨,但稳物价政策的出台已有阶段性效果,总体能使物价保持在全年调控目标以内。目前的大宗商品上涨仍是结构性的,当前需求不能支撑大宗商品达到“超级周期”。

同时,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货币环境收紧。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保持稳健中性,通过将流动性管理工具与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以达到稳杠杆、防风险目的。金融监管大概率会成为今年重要的政策主线之一。

全年物价有望保持在目标内

中国证券报:近期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对国内物价会产生哪些影响?

陈雳: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迎来上涨热潮。主要工业原材料螺纹、热卷、铜等自年初均已上涨约30%。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首先带来的是全球通胀预期升温。4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6.9%和57.3%,处于相对高位。但从CPI相关数据来看,当前数据却处在较低位置。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出现CPI和PPI数据背离特殊现象,是当前通胀预期抬升、我国经济走向常态、生产端持续受限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国际物价保持上涨态势,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在不断复苏,以及美国总统拜登推出4万亿美元刺激计划直接导致美元的流动性泛滥。从国内来看,我国一季度CPI指数仅为0.4%。一是我国经济率先复苏恢复生产,已经取得不错的经济成绩;二是猪肉产量供给不断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对CPI指数上涨形成较大阻力。结合PPI和当前猪肉价格在CPI所占的比重,可以说目前国内物价已经出现一定程度上涨。

其次,碳中和目标对生产资料供给端的限制增多。在限产、环保等政策限制下,国内钢铁、煤炭、工业金属等加工品的下游持续旺盛的需求无法得到供给满足,加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当前我国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主要因为我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经济发展有足够韧性和潜力,同时有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物价平稳运行和调控具有坚实基础。因此,预计后市物价水平会在通胀预期下继续温和性上涨,但目前政府出台多项维稳物价的政策已出现阶段性效果,总体能够保持物价在全年调控目标以内。

低利率国际货币环境将持续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认为疫情前全球“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的格局会出现变化,你怎么看?

陈雳:首先,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当前美国疫情形势仍严峻,财政政策多方面发力,例如针对就业的短期救济,包括提供相应失业补助和对部分企业提供贷款;推行更加结构化的税收,通过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有效弥补了财政缺口。此外,拜登还计划斥资2万亿美元用于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以此来增加就业。

在利率政策层面上,考虑到美国2021年疫情严峻、经济低迷,预计今年大概率仍将维持低利率货币宽松环境。低利率的国际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目前的通胀是相对温和的、可控的。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基础工业终端需求增加的大趋势看,预计当前的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并不足以支撑通胀压力大幅增长,但也要防范。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和当前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在数据上对通胀增长影响不强烈,但整体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是存在的。目前仍需防范CPI和PPI大幅度背离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上,短期内并不具备经济大幅增长的支撑因素。当前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明显改善,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消费和物价低迷。2020年1月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较去年同期少增184万人。此外,在基建、房地产投资和出口方面,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够牢固,未来出口方面的外部需求随着国外疫情的逐步好转也将逐渐缩小,总体上经济仍将保持低增长状态。

中国证券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我国供应链应如何稳健应对?

陈雳:当前海外疫情反复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恢复较慢,全球运输、航运受到影响;另外,全球央行过快收紧货币的政策预计将延后。叠加当前商品需求持续旺盛,供给紧俏的因素下,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首先,在海外供应链上,我国面临国际上多维度压力。疫情层面,海外疫情不断反复,例如印度在矿物领域云母产量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优质白云母领域。这意味着印度疫情持续扩散有可能会为相关资源品提供较好的涨价窗口。当前资源国疫情“第二波”抬头,叠加全球“低利率、强刺激”的宽松环境,造成2021年大宗商品结构性涨价。

其次,在外围环境方面,如果经贸关系恶化,众多大宗商品的供应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其中包括铁矿石、焦煤、锂矿、铝矿等多种核心工业原材料。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就需要在国内供给上下功夫,保供稳需。

具体而言,宏观政策上可以继续推行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加大国内供给;大力推进“新基建”,“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

在企业和市场层面,需要加大相关供应链管理,第一,从成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