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物重生记:亲历者"复盘"危情时刻
时间:2021-01-07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一个月前重返债市,马上又要登陆股市。从热衷钢贸、追逐规模、光芒四射的“500强”,到泡沫破裂、债务压身、濒临崩溃的“特困户”,再到回归初心、咬牙还债、重振形象的“励志哥”,在中国铁物集团这家百年老店身上,过去几年的跌宕起伏,既荒诞,又惊险,更有绝处逢生的奇迹和痛定思痛的蜕变。

在“一汽夏利”即将更名为“中国铁物”之际,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铁物,听那场债务危机的亲历者们,还原那一幕幕“妙手回春”的惊险画面。

风波历历在目

事隔经年,谈及2016年4月那份公告,现任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任集团总会计师廖家生仍历历在目。

2016年4月11日,上午8时许,中铁物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物总控股;时名: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主要透露两点:公司正对下一步改革脱困措施及债务偿付安排等重大事项进行论证;按照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有关规定,申请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当天上午开始暂停交易。

这则简短公告,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让铁物集团的所有当事者们始料不及。仅一级市场,当月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就超千亿元。与四年多后永煤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起这份公告,廖家生透露,2016年4月上旬,银监会把19家债权银行召集到一块开沟通会,征求铁物实施债务重组的意见。在参加这次沟通会的银行中,部分也是债券持有人,所以发了停牌公告。“本来那次会上,所有参会银行都表态支持铁物债务重组。”他补充道。

据了解,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铁物集团总资产451.38亿元,总负债549.87亿元,净资产为-98.49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启动重组为的正是化解危机。

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想解危机,结果危机了;本来想重组,结果要保命了。”时至今日,从现任中国铁物集团总会计师、时任集团财务部部长赵保辉的话中,仍能感受到那份公告以及那场风波带来的震动。

首要是保命

“债券持有人天天来堵门,要说法,门快被挤爆了。”廖家生回想起债务危机爆发后的场景说,大家压力非常大。“老领导马正武愁快到期的68亿元债券怎么办,愁得满嘴长泡。”中国铁物股份总经理、时任集团总裁助理杜波回忆。

2016年4月29日,国资委决定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对中国铁物集团实施托管,并成立中国铁物管委会。

中国诚通介入后,公募债保兑付工作紧急启动。中国诚通董事长朱碧新称,在当时,中国诚通在央企里是一个比较弱的企业,在铁物危机刚发生的时候,第一笔6个亿的资金就是中国诚通出的,可以说是拿出了“压箱底的钱”。

廖家生说,中国诚通不是简单地给予资金支持,还给策略、给思路。

中国证券报记者拿到的一份资料显示,2016年5月11日,中国铁物管委会在这天开了一次会,审议通过关于北京丽泽项目、成都二仙桥项目等重要项目盘活计划的议案。连同当天国资委召开的“中国铁物债务清理会议”,对后来68亿元债券兑付起到关键性作用。

5月10日,物总控股公告,“15铁物资SCP004”将于5月17日如期兑付。

“后来,物总控股68亿元公开债券都按期兑付了。”廖家生强调,“本金和利息,一分钱没少。”

步步惊心

“公司紧急抽调营运资金4个亿,加上中国诚通给的6个亿委贷资金,凑齐10个亿,把5月17日到期的第一笔超短融兑上了。”赵保辉回忆当时偿债细节时说,第二笔债券是在6月到期,也是10个亿,主要靠清欠清收。

“在国资委出面协调下,我们收回近11亿元应收款。”赵保辉透露,2016年5月11日召开的那次国资委会议,要求参会央企尽快偿还对铁物的有关欠款。

更大麻烦在后头。“5月、6月、7月、8月,每个月都有债券到期,7月最集中,共3笔。偿债的大头来自盘活土地资产。”他说,当时谈了两宗地解决了68亿元,其中一个是丽泽项目,盘活40亿元。“一家上市房企‘接了盘’,赶在6月30日把钱给了”。

2016年8月13日,物总控股如期兑付到期20亿元“13铁物资MTN002”。至此,68亿元公募债全部到期并兑付。

“步步惊心。”廖家生提及两段未曾披露的插曲。“就在转让丽泽项目签约的前几天,一家债权银行把我们起诉了,丽泽项目资产被冻结,交易横生变数。更让人上火的是,同样的情况在盘活成都泰博项目时又一次发生。”

关键时刻,中国诚通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中国铁物资产被冻结,资产卖不了,中国诚通大胆给予兜底,为铁物‘解开了手脚’,保证铁物资产实现了比较高的市场价值。”朱碧新说。

土地资产成功盘活并顺利处置,解决了铁物“保命”这道大难题。赵保辉说,这68亿元公募债券集中兑付一环扣一环,是危机化解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

打通“堵点”

化解68亿元公募债兑付危机,也仅仅是中国铁物改革脱困长征路的第一步。在廖家生看来,前面公募债兑付是用刚兑换时间,接下来推进的债务重组则是用时间换空间。

“用了4个月,谈成了。”廖家生回忆,2016年9月,重组谈判正式开始,到2017年1月就与全部债权人达成“本金安全+部分还债+留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