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由民生加银基金投资部总监柳世庆管理的民生加银内需增长混合,在2016年11月至今的四年多时间中,为投资者赚取超过166.58%的回报,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中长期业绩可谓不俗。
拥有接近10年研究员经验、4年多公募投资经验的柳世庆,从宏观研究出发,覆盖过多个行业,不断积累形成自身兼具价值与成长的均衡投资理念,更打磨出从中观行业景气度出发,把握挖掘优质企业的投资方法。在投资中,柳世庆更聚焦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面,追求确定性与合理的估值水平。
展望2021年,柳世庆保持谨慎乐观,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存,将会继续深入挖掘“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两个方向的优质个股。值得一提的是,由柳世庆拟任基金经理的新基金——民生加银质量领先混合基金将于12月15日起正式发行。
追求确定性优选质量领先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由柳世庆拟任基金经理的新基金——民生加银质量领先混合基金将于12月15日起正式发行。
对于新产品,柳世庆介绍,所谓“质量领先”,顾名思义“就是希望从质量好的企业中去甄选标的”。
结合自身个人风格,柳世庆始终希望寻找到那些业绩能够长期增长的公司。而在他看来,对于把握企业的成长,无非是做价值投资还是做基本面研究,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看企业的质量。
如何衡量企业“质量”?如何定义一个“质量领先”的企业?对此,柳世庆从定量与定性角度阐释。
柳世庆指出,首先从定量角度来看,量化指标层面包括ROE、盈利增长、收入增长、利润率等。从横向来看,要在行业内与竞争对手比较,找出盈利能力更强、费用更低的公司。从纵向来看,要观察比照在同一时间段内,企业的ROE或盈利能否持续向上。纵横角度两者结合,都是可以反映企业质量的定量指标。
对于定性层面,柳世庆阐释,这需要考量更多的综合因素,包括企业家本身的能力与愿景、管理理念与经营理念、公司管理层的敬业程度与专业程度。这其中包含大量的细致分析工作,例如从内部来看,公司整体管理架构是否能够适配发展战略,战略是否能够落实到一线,一线对于公司战略的变化又有怎样的反馈等。而从外部来看,公司的产品质量,性价比相较竞争对手又有哪些优势,是否会有更好的售后服务等。
透过这样的投研方式,“质量领先”的企业是否会聚焦于白马股?
对此,柳世庆认为,白马股确实经历了历史的验证,就好像去认定一个人很靠谱,一定是长时间经历多次考验得出的结论。判断上市公司也是一样,公司历史沿革、背景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白马股可能确实天然具有这样的属性,让人相对比较清晰去判断它的管理质量。
反之,所谓黑马公司,很多时候或许只是因为上市时间较短,或者公司体量较小,市场关注度并不是很强,但可能它在细分领域中非常优秀。柳世庆认为,这时也需要去观察分析公司的经营质量究竟如何。但因为没有太长的历史,市场挖掘也不一定充分,投资难度也相应加大,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与厚实的研究深度。
“可能因为我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所以更希望做确定性相对强一些的行业。”对于确定性的把握,一直是柳世庆追求的目标。
他阐释,例如面对一个新技术带来的增长点,确定性强就体现在对新技术的应用有很深入的理解以及很强的信心,可以预见在新技术投入使用后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较大的改善。这类未来的能见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清晰的领域,柳世庆可能就会下手投资。而对于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仍然不明朗的行业,柳世庆则会选择规避。
在柳世庆看来,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确定性的差异。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需要投资者不断通过对于企业基本面的研究分析来验证权衡,最终争取找到最优解。
聚焦“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
“我觉得对2021年市场,期待值肯定不能太高。”谈到对于明年的市场观点,柳世庆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原因在于,回顾近几年A股市场,从柳世庆自身投资框架出发,2018年底一定是机会最好的时刻,因为市场中很多优质公司被低估。而站在当前时点,经历了2019年以来接近两年的指数上涨,与之前相比较,优质公司的估值确实昂贵不少。
以今年为例,柳世庆分析,疫情让全球的货币政策都出现很强的放松,但疫情对于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是完全分化的:国内在4月份之后基本就开始复苏,海外到现在局势仍然不明朗。由此,国内的制造业复苏强劲,今年整个全球的供应链都在往国内移动,近期中国强劲的出口数据就验证了这一点,实际上这使得A股的基本面在其中受益。“流动性也受益,基本面也受益,最后的结果就是股票市场上涨,带来了指数型机会。”
“因此,如果尝试去预测明年后疫情时代的机会,我觉得一切都是往正常化的角度慢慢去推,收益率或许会向中值回归。”柳世庆表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指数上涨迅猛,但上市公司内在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很多行业基本面都还不错,但是公司估值较贵,站在这个角度上,基金管理人一定要权衡其中的价值。
“站在当下去看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