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落地为保险资管发展保驾护航,为险资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提供了更多路径和选择。未来险资股权投资将重点挖掘大消费、大健康、大科技领域。此外,保险资管机构稳健的投资风格与居民长期养老储蓄的投资需求相契合,保险资管机构应注重与其他金融同业机构的合作,积极布局养老财富市场。
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中国证券报:取消险资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会为险资带来哪些新机遇?
段国圣:股权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方式,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为保险资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改善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应对长期利率下行压力、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水平提供了更多路径和选择;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通过股权投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此外,引导保险资金更多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发挥资本金的作用,有助于全社会杠杆率的稳定。
取消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有助于保险资金合理控制权益类资产风险,进而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在利率面临长期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这对稳定行业长期回报水平至关重要。权益资产长期收益表现一枝独秀,但公开市场股票波动风险过大,超出组合风险承受能力。股权类资产与上市股票的相关性较高,但在股票市场发生尾部风险时,非上市股权的账面超额收益最为显著,可有效改善组合净值的回撤幅度。国际上,一些优秀长期投资者的股票配置比例并不高,但在其他类型权益资产上进行了大量分散化配置。
未来公司的股权投资会紧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逻辑,在消费升级、长寿时代、科技产业国产替代的浪潮下,重点挖掘大消费、大健康、大科技领域的股权投资机会,分享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红利。此外,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巨大,由于市场集中度提升、传统业务转型、存量资产运营、部分领域渗透率提升等原因,也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预计净投资收益率不会持续回落
中国证券报:今年以来,险资资产配置策略有哪些特点?
段国圣: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公司积极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年金和第三方资金均取得了良好投资业绩。
权益投资方面,面对今年一季度的不利开局,泰康资产坚定A股价值在全球资产类别中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判断,二三季度保持了较历史偏高的仓位水平,同时在风格上积极应对稳健价值投资风格与市场极致的成长风格偏差带来的挑战,借助市场波动增持成长风格核心股票。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判断“疫情不改变长期利率中枢,但短期会影响利率轨迹”,并在历史极低的收益率水平下对长期债券配置维持了谨慎策略。三季度以来,伴随利率反弹,逐步加大补仓力度,单季买入量占全年累计新增量的75%,逐步恢复至中性仓位。与此同时,积极配置债权类资产,保持相对基准超配;适度增加短期存款等套利品种。
另类投资方面,继续开展医疗领域投资并持续布局物流地产、大消费等领域,稳步推进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配置;积极推进项目价值实现,实现部分股权投资项目退出。
中国证券报: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行业净投资收益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未来净投资收益率走势?
段国圣:主要包括几方面原因:一是长期债券收益率波动中枢有所回落。“十三五”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约为3.2%,较“十二五”期间下降50个基点。保险资金匹配长期负债的品种,如30年国债、20年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下行51个基点和77个基点。二是前期配置的高收益非标资产面临到期压力,新增非标资产收益率明显下降。2012年至2013年保险资金运用迎来市场化改革,此后行业大幅增加了信托计划、债权计划等非标类资产的配置。
最近几年迎来非标类资产到期高峰,但新增非标资产收益率明显低于到期资产。一是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带动非标收益率回落。二是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及“房住不炒”政策对非标融资主体的影响下,非标资产与债券的利差出现趋势性收窄。三是行业资产配置结构中增加了权益资产和另类资产,也会降低净投资收益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宜过度关注净投资收益率的变化。
展望未来,伴随存量高息资产到期再配置,行业净投资收益率可能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但考虑到中期利率走势和行业逐步将超长期地方政府债、REITs等新品种纳入投资范围,预计净投资收益率不会持续回落。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利率走势大概率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运行态势,原因包括,经济趋势减速及结构转型降低了债务性融资需求、成熟行业ROE下降对利率上行高点构成压制;宏观净储蓄率回落和利率市场化推进对利率水平形成一定的支撑。
积极布局养老财富市场
中国证券报:资管新规下,保险资管公司如何在养老金管理市场中找准定位?
段国圣:在养老金管理市场中,保险资管公司较其他资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