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湖里的大生意 升级版"T+0"工厂探秘
时间:2020-10-16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密密麻麻坐满操盘手的“T+0”工厂如今已面目全非,稠密的人群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精密也更无情的程序“操盘手”,紧盯着市场上4000多只股票,交易机会一旦出现便迅速出击。

这个曾风光一时、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如今升级到2.0版。拼手速、求盘感的人工“T+0”,正悄然被高度组织化的程序“T+0”取代。由精密程序组成的“操盘手”队伍,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极高的普适性,微调参数后,同一套策略可以对多只股票“一网打尽”。目前,“T+0”操盘行业日益向大型团队集中,有的交易规模达到一两百亿元。

程序化“T+0”受捧

“我们拿出10亿的券来给你做,你随便试。做得好的话,我们再扩大合作规模。”从2017年开始,一家量化私募就频繁收到机构的邀约,投资总监张天(化名)称,不少机构请他接手,替机构做“T+0”业务。

“胆小”的张天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块“肥肉”。然而,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并未随着监管收紧而式微。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横扫A股市场的程序化“T+0”业务又悄然兴起。

所谓“T+0”,其实是一种日内高频交易的超短线策略,其核心是“高抛低吸”。在A股“T+1”交易规则下,需要在事先持有一定底仓的基础上,赚取当日买入和卖出之间的价差。买入和卖出之间时间极短,往往要争夺黄金几分钟。

“T+0”操盘行业曾风光一时。2015年,A股市场大幅震荡,一些股民深度套牢。在股民解套需求和券商对交易量追求的催化下,由专业操盘手组成的“T+0”工厂大批涌现,年轻的交易员们一度年薪高达数百万。当时,许多“T+0”团队规模较小,甚至有些公司招两三个交易员就能展开操作。

曾经拼手速、求盘感的人工“T+0”行业,正悄然被高度程序化、组织化的程序“T+0”团队取代。这支由精密程序组成的“操盘手”队伍,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极高的普适性。同样一套策略,微调参数后,就可同时适用于其他股票。

程序化“T+0”团队的出现,更迎合机构的需求。程序化“T+0”对不同市场行情的适应性更强,策略更丰富,而且成本更低。相较于人工“T+0”交易员操作30至40只股票数量的上限,机器能监控的股票数量大为增加。

相比人工“T+0”简单的低买高卖、高抛低吸,程序化“T+0”的策略也更为丰富,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拟合,或对股价形态进行机器学习判定,识别强势股,判断股票的起涨点和回落点。以配对交易策略为例,就是在同一行业内选取业务相似、股价具备一定均衡关系的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做空近期的相对强势股,同时做多相对弱势股,等两者股价恢复均衡时,平掉所有仓位,了结交易。

由于“T+0”策略涉及系统策略开发,所以一般以擅长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出身的团队居多。目前,很多“T+0”团队具备私募管理人资格,产品多为“T+0”策略。此外,也有独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以“算法供应商”身份提供“T+0”业务,将其“T+0”策略与机构策略进行结合。

不过,人工“T+0”团队的存在空间并未被完全挤压。由于市场需求足够大,市场上仍存在人工“T+0”团队。张天称:“大型‘T+0’团队也有手动操作的交易员。因为人工‘T+0’在做得好的时候,收益率比程序‘T+0’高出很多。”

收益分成15%至20%

虽然张天“不敢”接活,不过,仍有很多人眼馋这块“肥肉”,市场上,“代客理财”的“T+0”团队并不在少数。

“我们肯定不会再回到人工‘T+0’模式。但做程序化‘T+0’有门槛,需要一定技术积累、人员投入和开发成本,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打造自己团队的想法。我们更希望与市场上排名靠前的机构直接合作,这样对我们来说,成本、效率方面肯定是最合适的。”一家与“T+0”团队合作的私募人士李想(化名)向记者透露。

从商业逻辑上来说,机构与“T+0”团队不谋而合。机构获取额外收益,而“T+0”团队获得分成。“我们合作的团队是在市场排名前列、顶尖的‘T+0’团队,一年给我们产品稳定增厚的收益在5至8个点左右。”李想称。

至于合作流程,李想介绍,“T+0”团队先与机构签署“投资顾问”协议或其他形式的协议,由机构做好所有底仓,除去每天换仓的部分,剩余固定不变的券池交给“T+0”团队。“T+0”团队根据名单,直接用机构账户来交易。也有的团队通过收益互换形式,从券商处融券拿到券源等。业内人士透露,收益互换是“T+0”团队借券的重要手段,在“T+0”地下工厂阳光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T+0”团队借此变相实现高杠杆交易值得关注。

在收费模式上,每家“T+0”团队不尽相同,多为月结,尤其是过往一些大型人工“T+0”工厂,鼎盛时期拥有近300位左右交易员,往往成本较高,他们要求必须月度结算。具体来说,“T+0”团队一般按照其实际创造的收益与机构分成,提15%至20%利润。此外,也有一些团队通过与券商合作等方式获取收益。

中国证券报2016年10月13日刊发的《“T+0”地下工厂大起底》引发市场强烈关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0月14日宣布修订《证券账户业务指南》,规定“一人多户”变“一人3户”。随后,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