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年难掩生存"窘" 私募演绎"冷暖"行情
时间:2020-10-12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前三季度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不少私募机构的业绩持续走高,规模也水涨船高。同时,亮眼的业绩也使得私募产品持续吸金,不少机构密集备案上百只新产品,更有十余家机构晋升百亿私募行列。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整体迎来丰收年,但仍有不少私募面临业绩不佳、产品提前清盘等窘境。除了部分小私募因规模难有突破而烦恼外,头部私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个别头部机构甚至跌出百亿私募的阵营。前三季度赚钱效应明显,第四季度市场如何走?展望后市,私募普遍认为市场将维持震荡向上的走势,结构性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头部私募赚钱效应显著

前三季度A股市场显著的结构性行情,让不少私募的业绩持续走高,一些私募产品已经实现收益翻倍。格上理财有数据统计的69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中,某私募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05.38%;另有两只私募基金收益率超80%,9只收益率超60%,18只收益率超50%。69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中,有64只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占比达92.8%。

某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纳入统计的15781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27.77%,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15.99%的涨幅,其中89.94%的基金实现了正收益。

而在众多私募基金公司中,百亿私募的业绩尤其亮眼。据上述第三方机构不完全统计,在国内51家百亿私募中,44家有产品净值更新数据的百亿私募今年前7月平均收益率为22.33%,大幅跑赢同期大盘指数。其中,股票策略百亿私募今年前7月的平均收益率达26.07%。

为投资者赚到可观收益的同时,不少私募也赚得盆满钵满。据沪上今年业绩居前的某私募透露,2019年年末其规模在80亿元左右,截至9月底,其公司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在70%左右,若以60%的超额收益来估算并从中计提20%的业绩报酬,则公司实现收入可达9.6亿元。公司目前约有30人,人均收入高达3200万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股票多头策略私募前端管理费约为1%-1.5%,后端业绩报酬多在20%左右。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产品业绩约在50%左右,按照私募行业一般5%-10%的业绩比较基准,超额收益约为40%,按1%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报酬计算,一家百亿私募今年收入至少为9亿元。

百亿级私募大扩容

在显著赚钱效应的加持下,私募产品销售持续火爆,叠加新产品密集备案,私募证券基金规模迎来激增,百亿级私募显著扩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彤源投资、迎水投资、礼仁投资、正心谷资本、东方港湾、林园投资、汉和资本、于翼资产、煜德投资、宁波宁聚等十余家私募晋升百亿级行列。截至7月底,国内证券类百亿级私募管理人已经增至51家。

一位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百亿级私募迅速扩容,一方面是在A股走出独立行情的背景下,产品赚钱效应显著;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大幅下行,在资金面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权益市场吸引力显著。

新产品密集备案也成就了私募规模的增长。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上海迎水投资今年以来共备案164只新产品,上海高毅资产备案了154只,广州市玄元投资备案了111只,深圳市林园投资备案了82只。

近两年量化策略的优异表现,也让不少量化私募产品大幅吸金,从新产品的备案情况来看,宁波灵均投资今年前三季度备案了121只新产品,上海明汯投资备案了112只,宁波幻方量化备案了86只,上海衍复投资备案了79只,九坤投资备案了76只。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末,存续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8522只,较2019年年末增加7123只;存续规模3.15万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加0.7万亿元。

行业分化加剧

虽然证券私募整体迎来丰收年,但仍有不少私募面临业绩不佳、产品清盘、规模上不去、掉出百亿级行列等窘境。

上述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整体收益可观的情况下,仍有10.06%的私募收益为负。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备案数据发现,今年备案的证券私募产品中,已有155只产品提前清算,甚至有两只私募基金产品9月刚完成备案就提前清算。

不少小私募也因为规模难有突破而烦恼。“公司成立已经几年了,从无到有容易,要发展壮大真的不简单。我们的投研体系、内部治理都在逐渐完善,但规模一直没见起色。看到头部机构的明星基金经理发产品,瞬间就被一抢而空,我们着实很羡慕。”一家规模在5亿元左右徘徊的私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

在百亿级私募大幅扩容的同时,头部私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有一些新兴私募昙花一现,还有一些过往的头部私募也面临规模缩水的困境,个别头部私募甚至跌出百亿级私募的阵营。

某大型私募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产品清盘、规模下降,并不是今年业绩不好,主要原因是公司策略在前几年进行过一次大调整,不少老客户更青睐之前的策略,而不适应新的策略,因此在存续期满后,就陆陆续续退出。

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业绩成就规模,百亿级私募上半年业绩分化,主要原因是投资风格不同。“今年上半年一些成长策略的私募表现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