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位打满VS空仓等待 基金下半年紧盯"高性价比"
时间:2020-07-20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二季度以来A股连续上涨,与之相伴的是新基金发行火爆。从公募基金二季报看,部分新基金股票仓位较高,较好地把握住了本轮反弹行情。截至7月17日,有新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超过30%。但从公募基金整体看,二季度股票仓位差别较大,几近满仓与几近空仓的基金同时存在。

在7月以来的牛市氛围下,部分低仓位的私募基金追高意愿不强,而公募新基金的建仓节奏也不尽相同。但整体看,公私募对下半年行情均较为乐观,只是认为快牛难现,中期市场仍是慢牛格局。同时,面对消费、科技、医药的高估值水平和行业间估值的巨大分化,基金人士认为部分个股估值已经泡沫化,建议下半年均衡配置。

部分新基金果断出手

近期牛市氛围下的市场回调是否会引发新基金加速建仓尚未可知,但从公募基金二季报看,部分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成立的新基金股票仓位较高,较好地把握住了本轮反弹行情,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普通股票型基金中,由李晓星管理的银华港股通精选成立于4月1日,截至6月30日,其股票仓位高达83.31%,截至7月17日,成立以来回报达29.66%。混合型基金中,成立于4月1日的银华长丰,二季度末股票仓位达82.64%,成立以来回报达34.88%;成立于3月4日的泓德睿泽,二季度末股票仓位为84.52%,成立以来回报达30.83%。

“我们的产品在二季度初成立,我个人的风格是习惯高仓位运作,现在仓位已经打满,超过90%。在这两天的市场调整中,对部分看好的板块和个股也进行了一定建仓调整。”某基金经理表示。

成立于4月初的银华长丰在二季报中表示,二季度初充分利用市场提供的机会,在市场较为悲观的情况下,逐步买入优质个股,尤其是具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医药和消费两个行业是前期的重点布局方向。二季度末,随着医药和消费板块的持续上涨,部分企业的估值超出了预期区间,因此进行了适当减持,并整体对行业进行了适当的均衡配置,比如布局了部分低估值的金融行业龙头公司,以及有硬实力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等。

二季度以来,市场连续震荡上行,即便经历了上周的回调,主要指数涨幅依旧不小。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二季度以来,上证综指上涨16.86%,深证成指上涨31.65%,创业板指上涨42.22%。一些新基金的基金经理保持了较高的建仓意愿。

“当前点位机遇颇大,建仓时可以胆大一些,除了部分结构性高估的标的。”近期发行了一只新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建仓时主要沿着中国的优势产业方向布局,在这类产业中寻找管理优秀、有长期发展驱动力的企业作为投资标的。目前,组合在新兴产业方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电子等,在长期稳健型行业中主要投资医疗器械、创新药服务和消费,同时对传统产业中的化工、重卡和房地产等行业中管理优秀、显著低估的公司不断增加投资比例。

也有秉承稳步建仓节奏的基金经理表示,将继续保持较为稳健的建仓节奏。“4月底基金成立后开始稳步建仓,并逐步积累基金的安全垫,兼顾本金的安全性与股票投资的潜在收益空间。仓位方面,保持了稳步提升的策略,目前依然处在建仓期的稳步提升过程中。组合结构方面,在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进行配置,主要基于行业景气度与估值水平两个维度进行选股,目前仓位配置集中于食品饮料、半导体、金融、软件、家电、消费电子、光伏等行业的龙头公司。”某二季度新成立基金的基金经理透露。

空仓者仍不愿进场

虽然有新基金果断出手,且战绩斐然,但整体看,公募基金二季度股票仓位分歧较大,几近满仓与几近空仓的基金同时存在。

根据数据,截至7月18日已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显示,175只混合型基金(不包括偏债混合)平均股票仓位为71.90%,较一季度末的70.80%增加1.1个百分点;25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达88.24%,较一季度末的88.88%降低了0.64个百分点。

具体到不同基金,股票仓位分歧巨大。例如国都量化精选股票仓位二季度大幅增加53.42个百分点,新华基金旗下的新华鑫泰、新华鑫动力A、新华科技创新主题股票仓位提升均超40个百分点,二季度末股票仓位均超90%。与此同时,融通新消费二季度股票仓位减少70.86个百分点,银华恒利A、银华泰利A的股票仓位分别减少57.57个百分点和40.63个百分点,这3只基金二季度末的股票仓位均不足两成。

尽管7月以来市场情绪火热,成交额持续保持在万亿元上方,但记者了解到,部分低仓位的基金追高意愿不强。“这波行情错过了,很无奈,但肯定不能追了。”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另一位同样踏空的基金经理则表示,能力圈之外的钱,挣不到很正常。

不过,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则对下半年行情表示较为乐观。清和泉资本投资总监吴俊峰指出,判断市场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流动性,流动性影响估值;二是业绩,属于基本面;三是风险偏好,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从上半年行情看,基本上就是疫情冲击导致的业绩下调叠加政策宽松导致的估值上升,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上涨以及结构性的大分化。下半年,疫情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市场迎来了更好的基本面环境,各方面数据如PMI、PPI都呈环比上升的趋势,基本面向上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