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易方达均衡成长一日售出269.67亿元。消息传来,上海某基金公司负责销售部门的副总经理张琦(化名),忍不住心头一阵抽搐。
这仿佛是个好消息,又仿佛是个坏消息——让张琦微微泛喜的,是场外资金欲借道公募汹涌入市的热情,聚而不散;让张琦颇多苦涩的,却是资金与客户过度追逐少数产品,在频频制造爆款基金的同时,也令实力不足的中小基金公司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达到560只,但首募规模超过50亿以上的却只有23只,有40只基金因为申购资金量超出限额而不得不启动比例配售。由此可见,爆款基金只是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少数派”,但他们的首募规模却足以撑起基金发行市场的小半个江山。
这种颇有些极端的分化,引来业内外人士的不断追寻:究竟什么样的基金产品才有资格成为爆款?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基金公司的品牌和销售力、基金经理的个人号召力、反复正向强化的产品设计,是促发爆款基金的三大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因素所需的资源都在加速向行业龙头集中,这也导致了公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局面。
谁制造了爆款
爆款基金的吸金能力,着实让市场小小地震撼了一把。
最近的一次,就出现在5月份:5月22日和5月25日成立的易方达均衡成长和汇添富优质成长,两只基金发行时间分别为1天和4天,募集规模分别达到269.67亿元和115亿元。其中,易方达均衡成长创下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的新纪录,成为年内首只成立规模破200亿元的基金。
时间稍微拉长一些,1月2日推出的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仅3天就提前结束募集,成立规模达113.2亿元。此后,广发科技先锋引来921亿元资金的抢购,1223亿元资金扎堆疯抢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基金。紧随其后,交银施罗德、永赢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也频频涌现爆款基金,展现出极为强大的吸金能力。
从被震惊到麻木,却又颇不服气的业内人士们忍不住频频发问:凭啥这些基金产品会成为爆款?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多方采访后发现,基金发行得以爆款的最核心因素,是基金公司的品牌力和销售力。多家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从客户方传递来的信息显示,他们更为信任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形象的基金公司,而这些基金公司的产品销售也往往事半功倍。此外,如果在渠道方面拥有强大的销售能力,也容易在市场热情绽放时不断制造爆款。
“经历了十几年的投资者教育,现在客户对市场、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很高,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影响力,很难打动他们。但这种专业影响力,是要靠时间沉淀的,而且要保证正面形象的持续性,这显然不是一般的基金公司能达到的。”张琦对记者说,“这也是爆款基金总是出现在少数公司的原因,毕竟,拥有这种底蕴的基金公司太少了。”
事实上,从统计中也会发现,从管理公司维度看,大多数爆款基金集中于易方达、汇添富、富国、东方红资管等长期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基金公司。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晗也指出,爆款基金的打造离不开长期的品牌积淀,绩优基金公司在品牌、投研实力、营销渠道等多方面均具备显著优势,产品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基金公司没有制造爆款基金的机会。从概率统计中,记者发现,虽然缺乏时间沉淀的底蕴,但一些基金公司却可以通过基金经理的个人号召力,来实现部分基金产品的爆款。
以南方某基金公司为例,由于旗下某基金经理执掌的基金业绩在2019年大放异彩,引来许多资金的关注。在今年,只要是其挂帅的新基金产品,都会引发资金的疯狂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爆款随之诞生。而回望身处上海的睿远基金,几乎每一个产品的出炉,都会成为行业的爆款,其背后的支撑,其实也是陈光明等投资大佬的光环照耀。
杨晗指出,“明星基金经理”光环颇能吸金,主动管理型爆款产品成功募集,与管理人优秀的历史业绩同样密不可分。但他同时表示,业内关于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持续性一直颇有争议。不可否认,在基金数量繁多,而优质基金产品却相对匮乏的当下,明星基金经理的流量效应仍十分显著。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基金公司还有第三个制造“爆点”的机会: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市场热度最高的基金产品。张琦向记者表示,在此前科技股炙手可热的时候,只要基金公司能够及时踩点推出科技类基金产品,都有机会打造出新的爆款基金。事实上,梳理近年来的爆款基金可以发现,一些实力不强的基金公司,也偶尔能出现一些首募规模较大的基金产品,这显示,产品设计和发行时间能否“蹭热点”至关重要。
爆款还能持续多久
爆款基金的频频出现,极大地振奋了市场信心。但困惑也随之而来:假若A股无法出现全面牛市,新发基金的爆款现象还能延续下去吗?
记者统计发现,从时间维度上看,合适的发行时间有助于爆款基金的诞生。目前多只引发购买狂潮的产品普遍集中在年初和5月份,而两轮新基金发行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波启动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公募权益类基金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投资者持有基金的赚钱效应明显,这引发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