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令”话外音:稳基建稳投资 地方债供给潮涌 8月或发上万亿
时间:2018-08-16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报字号:T  T

催还债的常见,催发债的不多见。

日前,财政部一纸“发债令”(“财库72号文”),催促地方政府加快发债。广东省财政厅则以“特急”形式追加发布三组地方债发行文件,率先响应。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稳投资的压力凸显,地方债将加快发行,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目前到10月份将成为地方债发行的高峰期。地方债集中发行,或对货币市场流动性、机构债券配置产生一定的扰动,相关部门或将出台一定的配套支持政策。

“特急”发行文件

8月15日早间,中央结算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广东省的三组地方债发行文件,分别是“2018年广东省(本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项债券(一期)发行文件”、“2018年广东省第一批棚改专项债券、第二批土储专项债券发行文件”和“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文件”。

这些发行文件均罕见地加注了“特急”字样。

记者注意到,上述发行文件的落款日是8月14日,实际挂网日是8月15日,而相关债券的招投标安排在8月16日进行,距离文件公开发不仅隔了1天。

广东省财政厅此前其实已发布了两组地方债发行文件,招标日也是8月16日,发行文件落款日是8月10日,挂网日是8月14日。也即,在原计划16日招标发行两组地方债的基础上,广东省又“追加”安排了三组债券发行。16日,该省计划招标发行的地方债将达到609.21亿元。

即使是14日挂网的这两组文件,也加注了“加急”字样。因为从挂网日到招标日也就隔了2天。中国证券报记者翻阅了最近其他地区的发行文件,8月14日,黑龙江省财政厅、贵州省财政厅分别挂网发布的地方债发行文件就没有类似的字样,这两省相关债券安排在8月21日招标,距离发行文件挂网有1周时间。

广东这批地方债,不光来得急,来的时点也很微妙。

8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18】72号),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从落款日和挂网日来看,广东追加的这三组债券最先响应“72号文”。相关文件显示,这三组债券,恰恰都是新增专项债。

地方债与稳投资

今年地方债发行高峰姗姗来迟。最新统计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已发行的地方债共计23791.26亿元,而2016年、2017年同期分别为43566.52亿元、29127.46亿元。

但是,今年地方债供给规模预计要高于去年。据中金公司测算,今年置换类地方债的总发行量在1.8-1.9万亿元,而新增类地方债的净增量将达2.6-2.7万亿元,其中包括8300亿元一般类新增债、13500亿元专项类新增债和大约5000-6000亿元的专项债限额和余额之间可以发债的弹性部分。此外,今年有约8400亿元地方债到期,显著高于往年,还需考虑到期续发因素。

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今年置换债、新增债净增量合计将达到4.4-4.6万亿元,若加上到期续发的8400亿元,实际发行量可能高达5.3万亿元左右,比去年的4.35万亿元要高不少。

今年地方债供给压力比去年大,发行节奏却明显慢于去年,导致地方债积压的供给较多,就需要后续加快发行。这也是“财库72号文”出台的一个背景。

机构认为,前期地方债发行缓慢,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今年是置换债发行的收官之年,量有所减少。二是新增债发行过于缓慢。根据机构上述测算,今年地方债供给的“大头”其实是新增债,规模要高于置换债,也要高于前两年新增债的发行规模。2016年、2017年新增债的净增量大约是1.2万亿元和1.6万亿元。然而,中金公司测算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增债只发行了约8200亿元,同期置换债发行了约1.1万亿元,置换债担当了供给主力。进一步看,今年新增债供给中,专项债又占“大头”,但据测算,前7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不到1500亿元。

按照计划,置换类债券将在8月全部完成发行,后续发行的地方债主要是新增债和借新还旧债,这当中又以新增债,特别是新增专项债券供给压力最大。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财政部为何要专门出台一个文件,“催促”地方政府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

“财库72号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加快专项债发行和资金使用。具体举措方面,有几点较重要:一是打破地方债发行的季度均衡限制,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发行额度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二是不再限制专项债期限比例结构。三是公开信披文件无需再向财政部备案。四是加快专项债资金拨付,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发行前对预算已安排的债券资金项目通过调度库款周转,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待债券发行后及时回补库款。

需要指出的是,财政部“催促”地方加快发行,并不单单是因为积压供给多,更重要的是,地方债发行事关稳投资、稳增长。在当前阶段,稳投资的关键就是稳基建,稳基建就需要抓住“资金”这个“牛鼻子”,地方债则是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债渠道。加快地方债发行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8月发行或过万亿

结合“财库72号文”及机构测算数据,当前到10月底尤其是8、9两月地方债发行压力会比较集中,类似2016年单月发行量过万亿元的情况可能会再次出现。

首先,置换债需在8月底前完成发行。今年前7个月置换债发行量约1.1万亿元,剩余约7000亿元需要在8月份全部发行完毕。

其次,80%的新增专项债要在9月底前完成发行,剩余部分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今年前7个月,1.35万亿的新增专项债只发行了1500亿元左右,剩余约1.2万亿元。要达到财政部的要求,其中1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要在8、9月份发行,10月份基本实现扫尾。

最后,不要忘了还有新增一般债、借新还旧债、限额与余额之间的可供发债部分。机构认为,这些债券中也会有相当部分在8、9月份发行。

由此来看,8、9月份地方债发行量会相当大。中金公司认为,8月份地方债发行量将超过1万亿元,9月份发行量可能也会接近1万亿元。然而,最新统计显示,8月上半月地方债只发行了2112.59亿元。8月下半月的潜在供给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地方债加快发行的直接影响可能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地方债发行缴款会影响流动性。地方债发行缴款的过程,是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国库(央行经理国库)的过程,因此会暂时形成基础货币回笼。前两年,地方债发行高峰期,对流动性的短期扰动就比较明显。

二是目前地方债投资者仍以银行为主,地方债大额发行会占用银行投资额度,相应挤出银行对其他债券产品的需求。这在前两年表现得也比较明显。从今年7月债券托管数据来看,在地方债供给量上升的情况下,国有大行由于被动配置了较多地方债,挤出了对信用债、同业存单的配置。

有鉴于此,为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利率,同时也为保障地方债有序发行,市场预计相关部门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政策操作给予配合,比如,央行可能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流动性波动,必要时给予流动性支持;财政部门可能加快财政库款周转投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中信证券:发债将拉动基建回升

此前在严监管和去杠杆的趋势下,地方政府对债券和基建持观望态度。基建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当前经济并未过热,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仍有可能作为稳定投资的重要部分。随着近期监管边际放松和“72号文”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利好,预计债券发行量将大增,资金将有效拉动基建回升。

中金公司:不可忽视供给扰动

虽然宽货币的持续性和决心不用质疑,但利率债8-9月份的海量供给同样不能忽视。虽然供给因素从来不是影响利率趋势性走势的因素,但集中性的供给冲击仍可能带来不低的扰动,尤其是长期债券的供需关系可能转弱。8月份是否会有针对地方债海量发行的配套货币政策就是目前新的看点。如果有货币政策的配套措施,那么供给的冲击压力会小一些。如果没有明显的配套措施,不排除收益率会有不低幅度的回升。

华创证券:基建发力有迹可循

从财政数据的角度看,下半年财政收入难以大幅增长,但财政支出仍有发力空间,特别是三季度专项债发行速度将加快。从金融数据的角度看,政府“关偏门、开正门”的思路延续,非标数据仍然对社融造成拖累,但是边际改善初现端倪,未来社融数据将继续企稳。从投资数据看,基建投资仍然低迷,尽管上半年批复项目数量相较2017年未出现显著下行,但是项目投资金额出现大幅下降,下半年基建仍有较大发力空间。目前无论是财政、金融还是项目审批,均可以看到“基建补短板”开始发力,市场对于基建投资增速企稳有较强的预期。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