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令动力电池行业利润集体承压。同时,随着TWh时代临近,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共同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不会因短期波动而变化,前景依然广阔。公司已通过布局上游、资源回收等多举措应对。公司正加速扩产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通过动力电池、储能双业务驱动,筑牢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短期成本承压长期优势凸显
中国证券报:新能源产业出现很多变化,公司有哪些变化?
蒋理:首先,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更强了。根据SNEResearch统计,截至2021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已连续五年排名第一。2022年1-3月,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5%,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储能业务方面,我们在2021年首次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绩,收入同比增长超6倍。公司积极开拓客户,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华电、三峡集团、阳光电源、阿特斯、伊顿(EATON)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各地储能商业模式的探索,助力国内首个GWh级共享储能项目群落地山东。此外,公司产品远销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新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独立电站、绿色矿山等多种应用场景。
第二,我们的技术领先优势加大。2021年年底,我们的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拥有和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超过1万项,规模和增速行业领先。2021年我们研发投入77亿元,同比增长115%,并陆续推出了12000次长寿命电池、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等。同时,在固态电池、无钴电池、无负极金属电池等多个技术路线上有储备技术。在量产车型中,我们的电池在性能上始终保持领先。
第三,我们的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注重扩展国际市场,与海外主流车企深度合作。近年来,海外订单交付规模快速提升,2021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已成为公司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首个海外工厂位于德国图林根州,模组已经投产,并获得电芯生产许可。
近期来自产业链,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了一定影响。2021年以来,主要电池原材料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碳酸锂,尽管并不稀缺,但由于上游扩产速度跟不上下游需求增长,叠加人为炒作等因素,自去年年底以来价格加速上涨,一年涨幅超过10倍。这对公司产品成本造成较大压力,导致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有所下降,也使得电池行业整体盈利受到影响。
中国证券报:公司有哪些举措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
蒋理:面对这一轮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冲击,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一贯注重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希望维持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主要通过自身来承担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但这轮涨价范围广、幅度大,已经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冲击。公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客户进行友好协商,对电池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共同面对供应链压力,客户也表示理解和支持。近期主要客户价格协商已经基本完成,但由于协商和价格传导需要一定时间,一季度业绩并未体现。
随着与客户的沟通协商逐渐落地,公司未来的盈利将得到合理修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为阶段性影响,随着资源端和供应链扩产,供需局面将逐渐好转,价格会回归到正常水平。另外,宁德时代这两年增强了对上游供应链的投资和布局。随着布局逐渐落地,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采购价格。长期看,在全球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变化,前景依然广阔。
提升产能迎TWh时代到来
中国证券报:2021年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达到95%。近期公司450亿元定增项目获批,该项目将对公司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蒋理:TWh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我们需要迅速提升交付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本次定增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产能建设及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和研发能力,更好地实现客户交付,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目前,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国际竞争十分激烈,LG于今年年初上市,一次性融资金额达到680亿元,接下来其在全球的布局节奏会加快。因此,此次融资对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非常重要,获得批文也体现了监管机构对我们的支持。目前不少投资机构对我们的定增很感兴趣,后续公司将选择合理时机启动并完成发行。
中国证券报:疫情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哪些影响?目前生产情况如何?
蒋理:面对此次疫情,省、市、区县等各级政府部门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快准严实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宁德地区已于4月30日实现全面解封。公司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与各地方政府和各地供应商对接,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做好企业的生产物流保障,各环节有效协同,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在属地政府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闭环管理。同时,公司与客户端保持随时沟通,尽量降低对客户端交付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尽管4月份生产计划略有下滑,但公司已恢复稳定生产,疫情对公司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