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动物光吃不胖,肚子里一定有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社会上一定有吸血鬼。
——鲁迅,《狂人日记》
01冰火两重天印度有一句流行语:奔驰大卖,摩托车却卖不动。
完美描述了当前存在的许多现象。
……
今年3月,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小儿子,举办了一场“世纪订婚派对”。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伊万卡·特朗普、不丹国王……来宾不是政商名流,就是国际巨星。
当地媒体统计,这场派对总共花费了1.2亿美元。
订婚都如此了,正式婚礼自然更夸张。
7月12日,安巴尼家族预定了100架私人飞机,接全球各界名流齐聚孟买,在能容纳一万六千人的JIO世界会议中心参与最终派对。
耗时7个月,这婚终于是结完了。
据估算,整场婚礼的总花费高达5000亿卢比,约43.5亿RMB,占安巴尼家族财富的0.5%。
其实花四十多亿还不是最难崩的。
最难崩的是,这位首富要立刻把花出去的钱再挣回来,所以决定涨电费。
让全国人都随份子,沾沾喜气……
印度人向来视婚礼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据杰弗瑞6月的报告,婚庆已是印度第四大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
不过最近十年,印度富豪普遍都选择在外国办婚礼。
比如穆克什的另两个儿子,订婚和婚庆活动就分别在意大利和瑞士举行。
但今年初,莫迪呼吁本国富豪放弃在海外举行婚礼,“将钱留在印度国内”。
这次十年一见的豪奢婚礼,很大程度上是响应了莫迪的号召。
一方面是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将印度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婚庆目的地;另一方面,自己穷奢极欲的同时,也能分给本国人一些残羹剩饭:泔水不流外人田。
如此巨大的花费,从婚宴筹备到场地布置,从餐饮服务到娱乐节目,以及人员安排等等,无疑能推进当地的经济流通。
这听起来似乎挺好的,钱花爽了,名气有了,产业也起来了,多赢啊。
但是,这泔水真的能入口吗?
就在孟买这座城市,名流们在婚礼上享受一百多名大厨精心烹饪的同时,贫民窟“达拉维”中,有一百万人望着远处的似近而远的繁华,蜷缩在一个个破烂棚子里。
在这里,平均150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平均15个家庭共用一根水管,照明基本靠大街上的路灯……
为什么恒河水都那么脏了,还是有无数人愿意去接受“洗礼”?
信仰是一方面,许多人自己家里没有洗浴条件,可能也是一方面原因。
比较讽刺的是,贫民窟“拉达维”被上千家企业包围着,应该是不缺工作机会的。
亚洲首富所在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最大贫民窟所在的城市……
不知安巴尼一家在“安蒂拉”大厦是否睡得踏实。
只能说,得亏这是在印度。
印度本土宗教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极大消弭了底层人面对巨大贫富差距的不满情绪。
不是因为压迫不够残忍,而是因为宗教告知贱民,苦难是神对自己的今世考验,是天意。
这些教条,不仅能维持社会稳定,也是如今印度这个国家形态的立身之本。
很明显,在宏大叙事之下,作为螺丝钉的一个个小人物,他们的故事并不那么动听。
02崛起的代价据《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等人组织的“世界不平等实验室”报告:
以印度现代资产阶级为首的‘亿万富翁统治’,比在英国殖民时期更不平等,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比被殖民时更不平等。
上世纪30年代,作为“日不落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收入占比是20%。
1947年独立时,这个值降到12.5%(有人润了);1982年,在甘地政府的领导下,比例进一步下降到6%。
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后,情况开始反转;到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这个数字又回到20%。
当年,莫迪承诺,将新增1亿个制造业岗位,提升底层人收入,缓解贫富差距扩大。
但结果是什么?
到2023年,前1%人的收入占比,居然达到前所未有的22.6%,财富占有比例更是超过40%。
根据《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2023年印度亿万富豪人数达到271人,比2022年新增84人。
2014-2023年,印度亿万富豪的净资产增长了超过300%,是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的10倍。
与之相对的,全国90%人口的收入都没有达到人均GDP,后50%人口的收入占比从23%迅速下滑至15%。
3.07亿人吃不饱饭,2.24亿人受到长期饥饿影响,占全球四分之一。
很明显,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速了。
为什么这样?
印度想要改革开放,比中国难得多。
因为它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中央和各邦政府有泾渭分明的权力分野。
想要搞经济,必须先集权。
所以10年前莫迪一上台,就以叶利钦为榜样,给与自己交好的私人企业优渥的商业贷款,把大量国有资产便宜卖给他们,并给予特许经营权的项目。
让他们去垄断全国市场,不给地方上选择权。
再然后,就可以推高这些企业的股价。
比如前首富阿达尼,2020年的身家才97亿美元,排在福布斯榜155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