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动态跟踪系列9:跟随式补降的MLF
时间:2024-07-26 00:00:00来自:长江证券字号:T  T

事件描述

2024年7月25日:(1)国有六大行调降存款利率,其中两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0BP;(2)MLF利率下调20BP至2.3%,操作量2000亿元,采用利率招标方式。

事件评论

为何在当前时点超预期下调MLF利率?更多是跟随式补降。

7月15日MLF利率没有调降,7月22日OMO、SLF、LPR利率则一起下调10BP,7月25日MLF下调20BP,考虑央行已逐步将短期的OMO利率确认为政策利率,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淡化,此次滞后调降更多为跟随式补降,至此,央行重要的利率中枢均有下调,且均是2023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MLF仍然是采用利率招标方式,即参与机构在投标时可以选择多个利率,最终中标MLF利率的下行也更能反映资金供需状况,而目前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自6月末就已低于2%,与MLF利率的倒挂更是持续了半年之久,本次MLF利率下行也弥合了与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的差异。

为何在当前时点续作2000亿MLF?呵护月末流动性,缓解国债卖出的紧张情绪。

7月15日MLF到期1030亿,MLF小幅缩量续作1000亿,但自8月起,下半年MLF到期规模将逐步攀升,8月到期4010亿。根据《金融时报》的表态,“需求报送中前瞻考虑了下个月的到期量,甚至考虑了央行可能的卖出国债操作”,因此增加2000亿的续作,凸显了央行的三重深意:1)时间点选在25日,便于呵护月末较为紧张的流动性;2)提前续作2000亿,8月月中开展MLF续作时或有相应减量;3)由于7月22日央行公告可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市场担忧央行借券卖出,本次续作也能适当缓解市场的紧张情绪,未来也或将与尾盘的临时逆回购一起,成为对冲国债卖出的备选方案。

MLF下调是否还意味着未来LPR也将调降?客观上降低银行负债压力,提供降息空间。

一方面,MLF利率的跟随式补降进一步淡化了其政策利率的色彩,其对LPR的指引作用将弱化。但另一方面,LPR自市场化改革以来,除了受政策利率的指引,也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息息相关。例如,2024年2月,政策利率没有下调,但5年期LPR却单独下调25BP,充分体现监管当时呵护实体经济、短期稳增长的用意。回到当下:1)从宏观视角来看,二季度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背景下实现了4.7%的GDP增速,下半年国际局势变化或对国内出口产生制约,消费或同样面临下行压力,亟待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2)从微观视角来看,自5.17地产新政和7.22降息之后,上海等一线城市新增房贷利率已降至3.4%,其他一线城市也存在更低的情况,但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偏高,进一步下调LPR、引导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能够有效减轻居民负担。而MLF调降,与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均降低银行负债压力,为LPR下调打开空间。

对市场影响几何?释放积极信号呵护股债,利率下行或是长期趋势。

1)MLF跟随下调,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进一步激发市场对于后续降息的预期。且本次MLF利率、2年期及以上的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20BP,高于此前OMO、LPR的10BP,这无疑是监管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我们保持在点评《降息恰逢其时:兼论央行的三个平衡》中的观点,当前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较高,汇率压力进一步缓解,央行年内进一步“下调OMO-下调LPR”、“下调存款利率-下调LPR”的概率提升。

2)而对于债市而言,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短期仍需关注央行引导市场利率的合意区间,而长期来看,产能过剩压力下,企业盈利和资本回报率趋势下行,意味着利率下行或是长期趋势,央行并非要收紧流动性,也无意引导利率上行,整体仍是以稳为主。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转向风险。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