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引擎
时间:2024-07-2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年来,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速发展态势持续向好,5G网络广泛覆盖、IPv6全面增长、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提速、移动物联网应用丰富等,为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既能够加速推进现代产业技术的发展,构建现代化格局形成,同时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

一、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概念界定与要素分析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由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演化生成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二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三是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的重点建设方向主要在网络基础设施设施、算力基层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这三个方面。具体来看,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数字化时代的“神经网络”,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实时交互,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技术基础设施,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则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应用模式,为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而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与优化,为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二、数字化基础设施扩容提速:经济效益与深远影响

(一)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了供需双方的互动桥梁,这种精准对接机制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使其能够迅速捕捉市场动态并调整生产策略,还促进了生产流程的深度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和资源浪费,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损耗。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提升了全要素生产效率,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以5G网络和千兆光网为例,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快捷、稳定的网络服务体验,还推动了数字消费的井喷式增长。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还促进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高效互动和精准匹配能力,是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释放数据市场潜力,促进技术创新与公共服务升级

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共享,进一步释放了数据市场的潜在价值。数字基础设施使得数据成为可量化、可分析、可应用的宝贵资源,这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推动了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不断涌现,还促进了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以“双智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为例,16个双智试点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搭建、场景应用、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成果。北京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路协同共享数据集、首个自动驾驶真实异常事件数据集;上海嘉定建成了集成化的车城网数据基座,实现了国内首个“大流量、高动态、高复杂”高速公路场景的突破;合肥打造了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网、充”一体化云监管平台,实现了车辆、智慧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统一集中管理。

(三)深化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新兴数字企业提供了完备的软硬件环境,降低了企业上云用数的门槛和成本,还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数字经济的边界,还增强了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数字产业生态体系,数字化基础设施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以电商助农为例,数字化基础设施如农业物联网和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推动了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指标,实现精准种植和科学管理。同时,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的完善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渠道。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三、数字基建再升级:因地制宜的策略与建议

(一)广东: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产业优势,广东应继续加大在智能算力领域的投入,推动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具体而言,可以加强数据中心、超算中心、边缘计算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智能算力网络。同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