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至4.7%。
事件评论
上半年经济总体平稳,二季度下行压力显现。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5.0%,但二季度增速回落至4.7%。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二季度GDP两年复合增速3.3%,较去年一季度的4.6%明显下滑,也就是说今年二季度基数明显走低,但增速却较一季度回落,指向二季度增长压力明显提升。环比数据同样印证了这点,二季度GDP季调环比回落至0.7%,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最弱表现。分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增速虽有回落,但增速明显高于第三产业,事实上,二季度各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与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之差平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
物价降幅收窄,产销率回落指向需求之患待消。二季度名义GDP增速回落至4%,GDP平减指数降幅收窄至-0.7%,反映供需格局边际改善、通缩压力有所缓和,这与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4.9%,以及4-6月PMI生产分项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相互印证。不过,二季度GDP平减指数增速并未转正,产能利用率也仅回升至2017年初水平,工业产销率也持续偏弱,6月读数94.5%,更是创下2016年以来的同期新低,指向通缩压力依然未消,而经济增长的瓶颈依旧是需求不足。
投资边际改善,显著走强仍需突破两大瓶颈。估算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3.6%,但季调环比0.21%低于历年同期。分项中,地产、旧口径基建有所改善,制造业投资小幅转弱。估算6月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至-10.1%,但从7月高频看,地产投资改善的持续性偏弱。估算6月新口径基建同比增速回落至4.6%,含电力投资的旧口径基建同比回升至10.2%,电力投资增速高位反弹。估算6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至9.3%。如果外需转弱,能否期待投资走强对冲?我们认为仍有两大关键瓶颈亟待突破:一是房地产行业尚未见底,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尚缺乏需求支撑;二是地方政府化债背景下项目储备不足,基建投资短期能否回升仍待观察。
消费同样缺乏弹性,以价换量策略逐渐失效。6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2.0%,限额以上零售同比增速更是由正转负至-0.6%,为2023年以来增速首度转负。分渠道看,拖累最重的是线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当月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4%,主要缘于618规则修改,销售额集中在5月兑现。聚焦商品消费来看,必需消费始终好于可选消费,可选消费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6%,汽车、家具、家电等品类同比增速均显著下滑。其中,汽车以价换量策略失效,销售额同比下滑6.2%,销量、单价同比均下滑。以价换量策略失效,侧面反映居民消费能力持续趋弱。从季度数据来看,居民收支增速均下滑,可支配收入当季同比下滑至4.5%,支出当季同比下滑至5%。
需求下行压力提升,期待月底会议政策发力。总的来看,二季度经济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生产强但需求弱,二是价格涨但利润薄。两大特征的矛盾根源在需求不足,而冲击的对象恰巧是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的企业部门。强生产和高价格所蕴含的经济复苏趋势并未出现,使得二季度末需求走弱环境下,以下游为代表的企业感受到来自需求侧和成本端的双重挤压,经营压力进一步抬升。而在资产负债表承压的背景下,居民消费和地方投资本就缺乏弹性。这导致二季度经济各部门都感受到了增长转弱的压力。当下,在三季度出口即将走弱的背景下,经济增长能依赖的只有来自政策端的支持,尤其是在实际支出上加码。但根据央视报道,2023年一万亿特别国债在上半年仅完成4800亿投资,进度不快。
未来政策如何及时、高效、有力托底经济成为短期关键问题。一方面,降准降息呵护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仍有必要;另一方面,私人部门预期偏弱的背景下,积极财政发力尤为必要。本周三中全会之后,即将迎来7月底政治局会议,前者有望给出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后者有望聚焦经济发展给出明确指引。
风险提示
外部条件约束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