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如何看待今年的“抢出口”现象?
时间:2024-07-05 00:00:00来自:东方证券字号:T  T

研究结论

近期市场对贸易数据关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海外经济数据波动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外需的动能;其二就是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出口会如何演变。本文将针对第二个问题,重点探讨今年市场较为关注的“抢出口”效应。

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了“抢出口”。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基于“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高额关税,对中资投资美国设限,并在世贸组织采取针对中国的行动。这一举措随后引发了一波“抢出口”的浪潮。且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抢出口”的现象可能在个别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影响的出口市场中出现,但是依然有效拉动了当年的出口。

近期或未来发达国家可能导致“抢出口”的贸易摩擦事件有主要四个:(1)拜登政府对华征收新关税;(2)美国小额包裹暂停清关;(3)欧盟对华征收电车关税。

(4)特朗普胜选的可能,或带来新一轮的大规模贸易摩擦。

我们认为美国小额包裹暂停清关以及欧盟对华征收电车关税不太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对于前者,直邮模式下跨境电商主动“抢出口”的可行性有限,同时因为美国突然暂停了T86(小额包裹)清关服务,美国消费者主动提前囤货的可能性也较低;对于后者,欧盟采用的是追溯性关税,“抢出口”无意义。如果关税落地,车企还需补缴一笔税款。

针对拜登政府新设立的,大约影响180亿美元商品贸易的关税措施,我们认为这一关税引发的‘抢出口’现象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十分有限。关税影响不容小觑,微观主体有充足的“抢出口”动力。以电车(2024年8月开始征收)、集成电路(2025年开始征收)、手机(不征收)、油车(电车对照组)为例,5月对美出口电车或已有抢出口的迹象(虽然对美出口规模不大)。但是总体来看,拜登新关税涉及的商品规模十分有限,并非全年出口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且并非所有商品的关税都会在2024年落地。

最终,潜在“抢出口”影响最为显著反而可能是特朗普胜选的可能,也是潜在风险之一。不过我们认为比起预期,更推荐的做法是跟踪:

等选举消息确认了之后再抢出口也不迟。根据以往经验,美国关税从宣布到落地通常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4个月左右),即便考虑到航运的时间(20-30天),这一间隔往往长于中国从订单转化为出口所需的时间,例如新出口订单PMI传导至出口通常有1-3个月的间隔。此外,考虑到美国大选到总统上任之间还有一段时间,实际上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窗口。

如何跟踪?除了具体的商品出口数据以外(如前面电车),宏观上有三个信号供参考:

(1)总体和小型企业新出口订单PMI之差,呈现出へ型走势。

(2)从总体和小型企业供货商配送时间PMI之差来看,呈现出V型走势。结合(1)来看可能和大、中型企业“抢订单”、“抢生产和“抢出口”能力更强有关。

(3)出口交货值以及出口金额之比的趋势性下降。

风险提示:

地缘作用下贸易摩擦加剧的可能性;

海外经济基本面弱于预期的可能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