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目标来了
时间:2024-05-20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5月20日,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指导意见》并介绍相关情况。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强化数字化在城市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数字文化等“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这是未来城市的框架目标。

《指导意见》提出,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基础环境,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

《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全面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探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指导意见》还提出,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包括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等。

以数据贯穿全链条推进城市转型

推进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陈荣辉表示,《指导意见》强化将数据要素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生命周期,推进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实践创新,打造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推进城市经济、治理、生活数字化转型相互赋能、融合互促。

“与此同时,针对城市面临极端事件时韧性不足,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不够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以数字化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陈荣辉说,同时要统筹技术设施赋能与基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他表示,当前数字技术正推动城市从物理空间扩展到数字空间,带来了城市在线上线下协同管理、新业态监管应对上的不适应性。

“《指导意见》突出强化一体化、集约化思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技术架构升级迭代,推进城市设施联通、数据融通、平台互通、业务贯通。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适数化改革,建立适应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规范体系和政策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模式变革、方式重塑。”陈荣辉说。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表示,“全域数字化转型”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她表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吴晓宁表示,要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创新实践,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推动建立完善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加强数据质量评估评价,统筹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同时,丰富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健全完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探索打造以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高速数据网等技术支撑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表示,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兼顾城市治理现代化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升级版。

“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在新时期具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一方面,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都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直接体现。”陆冬森说。

陆冬森表示,要因地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