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增速到达5%仍需一定努力
时间:2024-03-2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核心观点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由于消费对GDP的贡献增长较慢,相对来说投资更容易产生GDP,因此去年投资增速的下降制约了GDP的增速。为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和12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改为“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这表明今年投资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随着行动方案落地,设备更新或也将为投资注入新的机遇。但我们认为,扩大生产与投资,同时也需要充足的私人需求承接,否则供需错配的矛盾可能不易缓解,物价“再通胀”的线索也不易重现。

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相对较高,居民消费增速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房地产的相对弱势。从物价、金融、PMI等多维度数据看,物价水平维持相对低位、制造业PMI有一定收缩、2月M1同比重回低位,还存在部分结构性“冷热不均”的矛盾,经济波浪式发展的特征依然突出。我们结合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大致测算,1-2月份GDP同比约为4.53%,若保持这一势头,预计一季度GDP同比或可达到4.5%-5%。从去年GDP同比走势来看,二季度是高基数,或进一步制约今年二季度增速。统计局在3月18日指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我们认为今年的“努力”方向,从产业、金融、财政、货币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到线索。

对于二季度,如果国债更多落地+地产放松政策+实际利率降低+出口环境修复等一系列利条件继续积累,GDP环比可能有进一步回升的空间。

2023年,我国GDP实现同比5.2%的增长,2021-2023年复合平均增速为4.1%,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3%、1.5%和-0.6%。从贡献率看,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贡献82.5%、28.9%和-11.4%。可以看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这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相呼应。由于消费对GDP的贡献增长较慢,相对来说投资更容易产生GDP,因此去年投资增速的下降制约了GDP的增速。

为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和12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改为“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这表明今年投资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随着行动方案落地,设备更新或也将为投资注入新的机遇。但我们认为,扩大生产与投资,同时也需要充足的私人需求承接,否则供需错配的矛盾可能不易缓解,物价“再通胀”的线索也不易重现。

一季度经济增速到

达5%仍需一定努力

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相对较高,居民消费增速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房地产的相对弱势。从物价、金融、PMI等多维度数据看,物价水平维持相对低位、制造业PMI有一定收缩、2月M1同比重回低位,还存在部分结构性“冷热不均”的矛盾,经济波浪式发展的特征依然突出。我们结合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大致测算,1-2月份GDP同比约为4.53%,这一测算值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监测值基本接近(4.59%)。若保持这一势头,预计一季度GDP同比或可达到4.5%-5%。从去年GDP同比走势来看,二季度是高基数,或进一步制约今年二季度增速。统计局在3月18日指出“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我们认为今年的“努力”方向,从产业、金融、财政、货币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到线索。

1新质生产力发力,制造业投资强于预期

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的韧性强于我们预期。我们在2023年12月发布的2024年度展望中,预计2023/2024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或分别在5.2%和4.5%左右,主要考虑到工业企业盈利和产能利用率不高,工业企业主动投资意愿可能不强。实际上2023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今年1-2月同比增长9.4%,超出我们预期。

当前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时期,政府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首要一条即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1-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的超预期上升,背后都反映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3.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8.3%、26.5%,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0%,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4.2%、18.5%、21.4%,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1%。

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制造业投资或有望维持相对较高水平,我们将前期预期的4.5%上调至6.5%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