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是非遗可持续和高质量传承的正道
时间:2024-03-2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非遗传承问题大声疾呼并引发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建言非遗传承

黑龙江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贾酝表示:木匠人才断档已成为事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年轻人更愿意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选择智能化领域的工作,而木业工匠行业学徒时间长、短期收益差的特点,也让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她进而指出:从事木业工匠的人员趋向于老龄化,大多数木匠的年龄在50到70岁之间。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少子化问题的出现,未来从事木匠行业的年轻人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木匠非遗传承问题也将进一步凸显。

江苏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姚建萍就是苏绣的非遗传承人,她的前期调研更全面。她在两会期间指出:“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命题,非遗从根本上说还是以人为传承载体。近1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传承乏力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她发现:目前高等教育中的许多学科专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知识体系上高度重合,且具有契合时代需求的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例如本科专业“中医学”的课程体系包含大量与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相对应的内容,又如“工艺美术”专业所涵盖的陶瓷工艺、漆器工艺、染织工艺、雕刻工艺、金属工艺等方向,其设计、制作、保护与修复等教学内容与陶瓷烧造、雕漆、蜡染、织绣、木雕、金工等传统美术和部分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有着对应共通的知识领域。所以,她进而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家族制、师徒制等非遗传承模式,高等院校在科学育才、全面育人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依托成熟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高校学历与学位培养框架的非遗传承模式,将解决长期困扰非遗传承人群普遍学历偏低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在学科专业与资源整合中的优势,以系统化的学历教育逐步建立起非遗传承青年人才储备库,丰富和拓展当代非遗项目的传承模式,为我国非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层面的保障机制与路径”。非遗进高校,是其核心观点。

非遗如何产业化

以上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见解,自然有合理性和预见性。不过,笔者认为产业化是非遗可持续和高质量传承的正道,就是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培育、机制孵化和产业规划,来为非遗谋求出路并使之成为扩大就业和增加从业者收入的新渠道。笔者跟踪调研非遗产业化课题已经有18年,发现有生命力和传承突出效果的非遗项目均是规划先行、公共资金启动、带动社会资本注入,而后再吸引代际相传的产物;同时,市场的审美选择为非遗带来更大的空间。

笔者欣赏的一个长三角区域案例就是:去年11月,在黄山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50余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350多位非遗传承人带着绝活儿来到现场进行展示。同济大学经管学院的安徽籍经济学家陈强教授告知:从打造传承基地到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安徽探索出了一条“大众化、互动型、生产性”的非遗保护传承之路。在充分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古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产业振兴新亮点。如今在安徽各地,一个个极具特色的非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带动极。

令陈强很自豪的是:黄山市构建徽派古建产业链,全市从事徽派古建产业的各类企业有254家,2023年全市徽派古建产业产值超25亿元。还有原先并不起眼的行当也成为实现收入增长的新路径,如阜南县黄岗柳编技艺编出富民路,带动全县发展柳木文化产业规上企业88家,杞柳种植2.9万亩,从事柳木加工行业14.6万人,2022年产值达78亿元、2023年突破了80亿元。

令笔者感到惊奇的是,姜也能做出大文章来,如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缘于2018年,非遗传承人金如林在当地建立铜陵白姜标准化加工厂房3000余平方米、铜陵白姜种植基地300余亩,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300余农户从事铜陵白姜种植加工,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在铜陵,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白姜产业。2022年该市白姜种植面积已达5800余亩,鲜姜总产值达1.8亿元,从业农户2600余户,拥有加工销售企业35家;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已销往韩国、日本等新市场。

非遗和现代化并不矛盾

非遗项目,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但非遗和现代化并不矛盾,而在非遗产品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方面,四川的蒲扇实现产业化就是一个很突出的案例。笔者在调研中就发现: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金银嘴村,上世纪70代末从广东省新会县引进蒲葵制作工艺并且逐渐形成产业链条,同时开始大规模种植生产。目前全村400多户村民都种植蒲葵,面积已有2500多亩,蒲葵种植规模名列四川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即仅次于广东新会)。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风扇、空调等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一些传统的扇子厂家受到冲击。然而,金银嘴村的传统蒲扇销量并没有走“下坡路”。金银嘴村的蒲扇之所以受欢迎,而且很有知名度,一方面是因为规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蒲扇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