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经济目标稳定 政策合力进取
时间:2024-03-06 00:00:00来自:华西证券字号:T  T

事件概述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相关点评如下:

 

投资观点

 

肯定过往成绩的同时,清醒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

 

《报告》对2023年全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总体来看2023年“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不过在肯定过往成绩的同时,《报告》也客观明确的指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其中“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基本一致,除此之外还新增了企业、就业、地方财政、科技、改革、生态、安全生产、政府工作、腐败等九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明确了困难挑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政策,《报告》也提到“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

 

增长与就业目标:GDP增速目标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在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左右,与我们此前的预期一政。这一增速目标的设定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的结果,在经济增速基数已经回归正常的情况下,今年5%左右的目标已经不低。《报告》也对确定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考虑的因素进行了阐述,提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并且提到“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就业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左右。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为1200万人左右,今年将“左右”改成了“以上”。表明政策层对于就业的诉求在提高,一方面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存在一定压力,《报告》提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另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较去年增加近20万人1。

 

通胀目标:CPI目标为3%左右,与去年所设目标持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通胀目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与去年所设目标持平。

 

2024年CPI或温和回升,中枢较2023年有所修复。《报告》中提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单独把价格水平目标分拆出来,体现了政策层对于物价的重视。我们判断,2024年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以及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恢复,CPI将呈现温和回升态势,PPI降幅也将持续收敛。

 

财政政策:一般预算赤字率目标3%,新增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政策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强调“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来看,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另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报告》中涉及财政最大的亮点是“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3%的赤字安排加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组合保证了今年的财政支出强度。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货币政策仍然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我们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状态,今年结构性、直达性、精准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码发力。具体而言:一是,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重要抓手,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到的“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或需要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三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四是,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相关工作将是重点。

 

目前,央行已降准释放流动性1万亿元、PSL等结构性工具已较大规模投放,5年期LPR已下调25BP。从我们对基本面的判断看,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步入“观察、评估期”。

 

对于信贷、社融,我们预计全年信贷规模或将维持在20.5万亿左右,社融增速约8.7%左右,从与GDP的匹配关系看,仍较为充裕。

 

产业相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报告》提到“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一方面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加快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投资相关:推进抗灾基建、设备更新,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设,《报告》提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在具体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