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0大要点
时间:2024-03-05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中梳理出10大核心要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

要点

1

GDP增长目标设定符合预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这一目标的设定,是基于去年经济增长5.2%,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考虑到2021年至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基本要求,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此目标设定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符合预期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考虑到基数因素影响,今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动能要强于去年。

王青认为,这一增速目标与此前国内外机构的判断基本一致,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有望继续恢复,加之宏观政策仍将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今年经济实际增长水平有望达到5%左右。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望进一步加强。

要点

2

赤字率拟按3%安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财政赤字控制在3%,赤字规模增幅不大,符合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既能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又能兼顾财政调控空间避免刺激过度影响市场机制内在调节作用发挥。”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今年的财政实际支出力度将明显增强。”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力度较大,但更加强调优化政策组合和支出效率。

在罗志恒看来,上述举措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时,超长期国债发行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债务风险。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要点

3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总量和结构是货币政策的两大发力点,盘活存量也有助于提高信贷增量的效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金融“五篇大文章”是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方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可能进一步出台,以支持经济发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货币政策强调“有效”,意味着不仅是要“有力”,还要优化政策传导、提升政策绩效、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重落地与推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输入金融助力。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等‘三缺’现象。”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如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降低中小微企业“三缺”对融资的影响。

要点

4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能有效应对外来冲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同时,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吸引长期资本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对创新驱动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未来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强建设,以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格但不缺乏弹性的监管措施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能够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保驾护航。下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要顺应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表示,资本市场要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要重视投资端建设,激发广大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同时,只有从融资端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才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的、合理的回报,形成投资端和融资端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的良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