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政策调整是2024年经济走势的关键
时间:2024-03-0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速,高于年初设定的5%的目标,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在内需不足、外需承压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但要看到,2023年增长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2022年的低基数。在经济逐步走出疫情的拖累之后,2024年的经济走势是我国能否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当前,受多种因素拖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外需存在一定不确定的情况下,政策的催化将成为影响2024年经济走势的关键。

一、观察2023年:宏观和微观的背离

2023年经济的一个特点是宏观数据与微观体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平减指数下跌、新旧动能转换和资产价格的低迷。

一是2023年GDP平减指数下降0.56,直接影响企业盈利和消费欲望。GDP实际增速是经济学的核算概念,体现的是长期经济实力的增加,短期微观感受则来自于名义增速。2023年,出口数量增长10%,但价格却下降约10%,导致出口几乎零增长,量增价减使得外贸企业利润空间大大缩小。同样,按照目前的经济规模,在同样GDP增速的情况下,如果平减指数上涨2%而非下降0.56%,居民收入可以增加约2万亿,税收收入增加5000亿,工业企业利润有可能增加2000亿。那么微观实体的观感肯定大不相同。同样,在“买涨不买跌”消费习惯下,居民支出也受到抑制,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市场。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带来阵痛。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处于做大蛋糕阶段,即使一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也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行业差异并不明显。而在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之后,部分行业不仅不会发展,而且可能存量出清对行业内就业人员带来阵痛。如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进入尾声之后,与之相关地产相关产业出现收缩。地产相关产业是城镇和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吸纳约17%农民工。2022年以来,地产相关产业的调整,对产业内就业人员产生一定影响。而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期内难以弥补前述行业收缩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对就业市场的冲击。这也是青年失业率超过10%的重要因素。如果持续,极有可能形成“行业萎缩—就业下滑—收入缩水-消费谨慎—行业进一步萎缩”的循环。

三是资产价格下滑导致的财富效应缩水使得居民风险偏好降低。一方面是地产价格的调整。根据中原领先指数,北京、深圳的二手房价格调整幅在15%左右,而根据新闻报道,二三线城市的地产价格调整幅度可能更大。保守按照300亿平方米的存量房、住宅平均价格1万/平方米推算,价格调整15%,地产价格调整让居民财富体感消失45万亿。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调整。尽管2023年大盘指数只是略微下降3%,但真正代表散户观感的是基金重仓股指数,全年下滑36.2%,而这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二、2024年:内生需求仍存在一定制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位列第一条的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三大需求中,出口属于外部因子,并非短期可控,基建投资更多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居民消费需求、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则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需求。2024年,相关内生性需求仍有可能受到制约。

(一)居民消费需求保持平稳

2023年是疫情放开的第一年,年初市场之所以对全年经济保持乐观,很大程度上认为放开之后,随着经济活动恢复正常,消费场景的增多,居民消费将迎来复苏增长。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2022年负增长0.2%的基础上,202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7.2%。刨除疫情期间数据,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而且2022和2023年的复合增速仅为2.5%。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包括预期)和财富效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一个重要指标是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居民主动去杠杆和减少在风险资产方面的投资。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从38.8万亿减少到38.1万亿,减少7000亿。同样,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半年减少了2.32万亿。而居民的银行存款则在2022年和2023年两年之内增加了34.6万亿,也是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增幅。

其次是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中枢下移。人民银行2023年年中最新的城市储户调查显示,收入环比下降的家庭比例不断上升(第二季度为15.1%,第一季度为14.5%)。这导致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持续低于50%的荣枯线。

收入增速放缓,预期减弱,加之前述的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财富效应减弱。彭博对202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一致预期为6%。如果没有更多其他因素的影响,2024年的数据极有可能维持在这一水平。

(二)制造业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房地产投资持续调整,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撑。展望2024年,制造业投资极有可能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拖累项。

2020年之后,成功的抗疫叠加强大的供应链,推动出口在全球率先实现复苏。外需的叠加新能源等相关产业的技术突破,带动了制造业投资强劲增长。但2023年以来,增速显著放缓。对民间投资中的制造业投资分项进行拆分可以发现,电气设备(主要是新能源)、计算机通信和汽车行业是拉动制造业投资的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