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重庆反超一年之后,广州重新“夺回”了第四城之位
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1月25日,广州2023年的GDP数据公布。
由此,广州与重庆两个新晋“3万亿俱乐部”的城市PK结果出炉。
一周前,1月19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2023年前三季度还处于下风的广州,在最后时刻一举“翻盘”,以210亿元的优势“反超”重庆,重新夺回了全国经济第四城的地位(注:国内前五大经济城市中,尽管深圳2023年的GDP数据暂未披露,但其2022年GDP已达32387.68亿元,不影响排名情况)。
这一结果颇有点出乎预料——
一方面,重庆在2022年经济总量首次超越广州,“新晋”全国经济第四城。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GDP为28839.00亿元,重庆则以29129.03亿元“力压”广州。
从2023年前三季度看,除了第一季度广州暂时“反超”之外,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重庆领先广州的差距不断拉大。
2023年一季度,广州GDP领先于重庆约31亿元。2023年上半年,重庆领先广州21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至474亿元。
与此同时,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的GDP增速也比广州高出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从GDP同比增速看,2023年,广州为4.6%,重庆为6.1%。广州落后重庆1.5个百分点。
在这里,大家或许有个疑问:2022年,广州GDP总量低于重庆,2023年的经济增速又低于重庆,为何广州还能实现反超呢?
其原因在于,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的区别。
名义增速反映的是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变化。实际增速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速,更能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
因此,在统计部门发布GDP同比增速时,一般使用的是实际增速。
如果按照名义增速计算,2023年,广州全年GDP增量为1516.73亿元,名义增速为5.26%;重庆全年GDP增量为1016.76亿元,名义增速为3.49%。
对比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广州在第四季度“踩足了油门”,这也正是最终广州实现“翻盘”的原因。
不妨,再具体分析——
从三产情况看,2023年,广州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7.78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75.71亿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262.24亿元,同比增长5.3%。
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6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9.1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
广州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上保持巨大优势,而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落后于重庆。
工业生产方面,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4%,主导产业中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均实现转正,对工业企稳发挥支撑作用,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和0.4%。
而重庆的增速则达到6.6%。其中,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材料和汽摩产业引领全市工业增长,分别增长10.3%和9.9%。
投资方面,2023年,广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1.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7%。
重庆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3.3%和7.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2%。
从消费市场看,202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2.62亿元,同比增长6.7%;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广州的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5.1%,而重庆的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7.7%,占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31.2%,较上年提高11.0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广州要大幅领先于重庆。2023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1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07元,同比增长6.4%。
同期,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对于2024年的新目标,广州定的是不低于5%,较上一年下调了1个百分点;重庆则与上一年一致,预定的目标为6%左右。
新一年,两个3万亿之城的新PK,又将如何呢?
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