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时间:2024-01-17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达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关于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来听听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的解读。

2023年中国经济呈回升向好态势

《全球财经连线》:2023年我国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如何?有哪些亮点?

徐洪才:总体上,2023年呈现逐季回升向好的态势。全年实现经济增长5.2%,符合预期,在全球范围内较为靠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

从经济发展的亮点来看,首先,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业、旅游业、物流配送、信息传输和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增长)受益于经济生活的正常化。

第二,在“三驾马车”当中,消费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超过经济增速两个百分点。

第三,在结构转型升级上也有可喜的成绩,如装备制造业、高科技制造业等领域的增加值,领先于各行各业的平均水平。

第四,就业情况明显改善,特别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在过去多年较为罕见。

第五,内外平衡方面表现不错,美联储激进式加息,带来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在此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很不容易。

总体来看,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各项指标有很多亮点,表现不错。

2024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增强

《全球财经连线》:2024年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政策应如何发力?

徐洪才:新的一年会延续过去一年平稳向好的态势。我认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会逐渐增强,物价水平将整体回暖。新的一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会逐渐上升。另外,工业生产价格指数(PPI)明显回升,前低后高,说明整体物价保持回暖的态势。

但是,总需求不足仍然是突出的矛盾,且这个问题还会延续,特别是内需不足。因此,我们要把提振内需、扩大内需作为工作重点。

首先,在消费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巩固,稳步增长。

第二,我认为投资要给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新基建、数字经济、银发经济如养老服务体系以及低碳绿色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

另外,我们要拓展海外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但是全球的贸易增长逐渐恢复。

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微观主体的活力,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所以,新的一年要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发力,激活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

未来,我们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灵活性,开展多次降准、降息。

另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当增加力度,财政赤字率不能低于3.5%。另外,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总而言之,各项政策要协同发力,产生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新的一年,经济的平稳向好、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从全年数据来看,工业经济回升态势如何?有哪些新动能?一起来听听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的观点。

工业产出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周茂华:从全年来看,我国工业产出同比增长4.6%,创出21个月新高,去年工业产出增速逐月加快,反映我国工业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这主要受以下几方面推动:

首先,得益于国内需求改善。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常态,消费者信心恢复,终端商品需求逐步向中上游传导,带动工业制造业产出回升。

其次,是我国工业部门经营状况改善。随着市场销售逐步改善,宏观政策为工业部门减负、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加之工业企业部门库存改善等,工业制造业整体经营状况好转。数据显示,去年规上存货同比降至历史低位;工业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由年初下降22.9%逐月收窄至11月末的-4.4%;

第三,工业部门新动能增强。去年装备制造业、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工业制造业产出保持快速增长,为去年工业产出表现提供有力支持。

从趋势看,工业产出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主要是工业企业将继续积极应对国内消费和需求恢复;加之宏观政策支持与工业企业库存改善,工业品量价改善有望带动企业盈利整体好转;同时,我国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产销保持良好扩张态势,为工业整体稳定提供支持。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新产品

周茂华:工业经济新动能方面,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新产品等,例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攻关,并持续深化智能制造,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等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同时,加快发展新产业,增强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通信等领域发展动能。

2023年社零总额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