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调研笔记:三十五年见证的沧桑巨变
时间:2024-01-1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现在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航天科研重镇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学府的上海闵行区,在我一九八五年就读复旦大学文博学院之际还是上海县。中国古代史课程学习进入到南宋和元、明之后,上海本土地名不断地从老师们自己的讲义中冒出来了。如明史专家樊树志教授戴着黑色边框的气派眼镜,甚至不用看讲义就能口吐莲花般地叙述着七宝、马桥、颛桥等元明清往事,仿佛他就是在那个时空生活过。我复旦毕业之际自然和樊先生告别,告知将去上海社科院攻读硕士学位;他脱口而出就是徐家汇那里离上海县就不远了。

樊先生的意思是:六十年代初(上个世纪)他和同学们毕业调研曾去马桥人民公社(一九八九年为马桥乡)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凝聚着五千多年前的远古文明;一九八二年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马桥文化遗址。而他好多年没去了,想让我去替他看看当地的乡亲们。很快我就获得了在马桥实地调研的机会,那是著名经济学家、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姚锡堂所牵头的上海郊区家庭生活水平状况调研分析课题。换言之,是去了解消费水平而非文化遗产;是去农民家庭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疾苦和需求,不是去看博物馆。从淮海中路的上海社科院总部出发到目的地(上海县政府所在地莘庄镇)并不近,一辆中巴车颠悠悠了近三个小时。且在招待所住宿一晚之后,第二天才能去马桥乡进行面对面调研;座谈在乡政府进行了好几轮。

这几轮座谈的记录,都是我整理的;印象深刻的是农民伯伯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疾苦!因为如果还强调城乡差别的话:农民家庭的伙食很丰富、鸡鸭鱼肉已不稀奇、都是新衣服;而城区家庭(我当时住长宁区)有消费品供应票证方面的限制、高蛋白享受是节假日概念、同时座谈时社科院的科研人员(无论年龄)都穿着打补丁的衣裤。第一轮即初级成果汇报,姚锡堂说既然生活物资供应上郊区已经超过市区的水平、那就继续调研文化上有什么需求。第二轮调研就持续到第二年即一九九零年的中秋节期间,因为还需要了解当地风俗人情等方面的元素。第二轮即中级成果汇报,显示当时当地农民家庭对文化生活有普遍的需求。如他们就认为:彩电已经家家都有,但电视剧很少有农村题材的内容;报纸上老说移风易俗、好像农村都是些落后的文化习惯,其实有很多民俗已有千年的积淀;虽然家家都有摩托车了、但去一趟上海博物馆和豫园很不容易,乡、村和邻近地区看电影很不容易;想坐船去参加龙华庙会也是梦想,因为河道多年缺乏疏浚而不具备内河航运条件。这些述求引发了决策层关注。

一九九零年底的第三轮即终极成果汇报获得了很高评价,评价主要是针对上海郊区经济的活力。评委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院长张仲礼先生在勉励我时还说:用不了多久了,我们市区就可以告别票证即结束短缺经济的时代了。接着,涵盖上海县的闵行区于一九九二年成立;紧接着,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实地调研的马桥乡在一九九三年撤乡建镇!

张仲礼先生在马桥建镇的这年春天,让我品读一条新闻:“在1993年4月1日,上海宣布放开粮油购销和价格,取消沿用了近40年的粮票、油票;至此,所有的副食品供应票证全部取消”。这个时候我们都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该领域头号专家夏禹龙先生就此激情磅礴地对我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彻底告别短缺经济;而最厉害时居然有76种各类票证。

自那以后,旗忠村、马桥镇和闵行区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每一个具有时代感的进步节奏,都得到了上海媒体的忠实记录。樊树志先生一度担心的防洪问题已得到根治!马桥水务站站长宋宪军在调研中就告知我:马桥镇地处上海西南、黄浦江上游北畔,太湖流域下游,属黄浦江水系和上海市淀南水利控制片,防汛防台中承担着闵行区南部水安全的重要位置,其水务站在防台防汛过程中始终积极努力应对和化解台风带来的各类影响。同时,在上海市水务局和闵行区水务局指导下,编制完成《马桥镇水利规划(2020-2035)》并获批!

如今在我的实地观察中,马桥和闵行水系四通八达、水质清晰、鸟语花香,除了必要的水上物流,还出现了赛艇、皮划艇等崭新的新经济元素。与此同时,水岸文化焕然一新。如就在马桥的母亲河俞塘河畔,闵行区文旅局于2017年起着手打造马桥文化展示厅。马桥文化展示馆展示了马桥先民平时使用的劳动工具,有斧、锄、刀、镰等石器,以及少量的镞、镖、珠等骨角器。还有大量的生活器具,其中食器有豆、簋、盘、三足盘,饮器有觯、觚、尊、鸭形壶,等。调研中,闵行区文旅局局长杨继桢告知:展示厅实现了“让文物说话,再现马桥远古人居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同时运用高科技新媒体手段实现和观众互动。

值得指出的是:三十五年过去,从上海县到闵行区、从马桥乡到马桥镇,在文化生活和博物馆鉴赏方面,早已消灭了城乡差别;同时,千年民俗文化的习俗得到尊重和保护。去年中秋,马桥镇继续成为上海市民的旅游目的地。那里有多项老少咸宜的民俗互动节目,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梦回400年前的中秋夜!缘于在明代的马桥吴会里有一位杰出的书画大家——董其昌以墨染仙气、飘逸空灵的书画风格闻名于世。董其昌所处的晚明时代天下繁华,盛世人间当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