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2月21日至22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先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保障基层“三保”,严肃财经纪律,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一是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税费支持政策,降低经营主体税费负担。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三是加强民生保障。全力支持防汛救灾,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教育发展支持力度,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切实办好民生实事。
四是坚持化存量遏增量,推动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
五是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和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覆盖。
六是深化国际财经合作。牵头成立中美经济工作组,深入参与G20、金砖等多边机制,完成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协议全部降税承诺,我国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至7.3%。
七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会议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精辟概括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刻认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创造性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会议强调,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会议强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继续用好增发国债资金,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支持增强内需主动力。
三是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四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