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层面的集中体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以企业为依托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理应成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坚力量。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头羊,有条件也有责任挺身而出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发挥引领作用。在落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时,必须紧紧抓住中央企业这一关键主体。要深刻认识“两个大局”背景下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时代要求和战略使命,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条件,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作用,推动中央企业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央企业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意义重大
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有利于助推央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企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企业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中坚和骨干,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前进步伐,可以推动中央企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要求中央企业更加重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更加重视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努力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加重视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增长潜力和发展动力。通过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从总体上推动企业提升质量、改善效率、增强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而世界一流企业往往是其所在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群主”企业,是产业衔接和经济循环的关键节点。中央企业往往在各自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的龙头作用,激励企业提供卓越产品、创建卓著品牌,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在此基础上,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除了在国内具备竞争优势外,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影响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利于提升中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有利于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顶梁柱。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要求中央企业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掌控力;还要求企业着眼于行业前沿、技术前沿,聚焦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开展超前研发布局,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通过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实质进展。
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有利于落实好企业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使命,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中央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促进发展和维护安全的基础性力量。中央企业在粮食、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航运、贸易、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布局,相关方面的发展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安全发展的根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要求中央企业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的同时,提升企业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在争创世界一流的过程中,中央企业将不断提升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能力以及粮食、能源和战略性矿产的供给保障能力。通过培育一批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世界一流企业,增强中央企业使命担当,我国维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市场基础将更加稳固。
坚持五个结合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战略引领与务实推进结合。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在国家层面要加强战略引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推动中央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是加快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金融安全。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在企业层面要加快形成实施方案,提出务实举措,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着力提升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和安全支撑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