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个县级市,实地走访超过10个园区。9月22日至23日,江门市首批“招商合伙人”携手数十家企业深入一线调研区域产业发展,了解江门主平台等产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和投资前景。
今年,江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江门市投资促进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市引进投资超1亿元项目29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53.2%,计划投资额1414.6亿元,增长12%,快于时间进度。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江门逐步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贴心到位的政策支持。此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强度低,而且土地空间集中连片,产业园区等多种生产要素成本都具有吸引力。层次丰富的用地空间与经营成本梯度差,成为江门园区最吸引考察团的因素之一。
考察团部分投资人士和企业代表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门近两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力度非常大,相关服务也比较到位,如今在江门落户的优质企业越来越多,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是一座投资兴业的新兴之城。
为首批15家“招商合伙人”授牌此次考察活动,共吸引6家智库、13家行业商(协)会、13家金融机构,12家专业产业发展服务商等62家专业机构。同时由招商合伙人推介超过50家来自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激光增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领域企业参加。其中,来自深圳的机构超过40家,来自广佛莞的机构超过20家,来自港澳及外资机构7家、来自北京的3家、来自长三角的5家。
在两天的行程里,考察团先后前往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实地参观考察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恩平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鹤山中欧创新中心、硅能源产业园区等园区以及富华重工、建邦杭萧、艾普升智能装备、博泰智能装备等企业,深入了解江门市主平台园区建设、产业配套、政策支持等相关情况,并在开平举办招商合伙人走进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交流会,共谋产业合作新商机。
为促进江门市与“招商合伙人”的深度合作,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服务,助力江门主平台招大引强,下好承接省新一轮产业转移“先手棋”,江门公布了包括广东省产业园区协会、世邦魏理仕在内的首批15家“招商合伙人”授牌机构名单,并颁发了聘书。
据介绍,“招商合伙人”将承担起江门重点主平台招商引资智囊顾问及合伙人的角色,充分发挥人脉资源广、信息渠道宽、招商资源多等优势,为重点主平台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拓宽主平台招商引资渠道,将主平台的发展机会推广至全国各地,吸引更多产业和科创人才项目落户江门。
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及省级配套文件。其中,江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总面积78.5平方公里,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40.49平方公里。两个月后,江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获评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成为全省五个入选的地级市之一,也是珠三角唯一入选地级市。
基于交通条件、土地资源、产业集聚、开发条件等因素,江门划出了主平台的范围,包括台山、江门(开平)、鹤山三个省产业园,规划总面积78.50平方公里,构建“一核两翼,三对接两辐射”区域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兼顾发展汽车零部件、硅能源等特色产业的“3+2”产业集群。
“我在2008年左右就和江门相关政府部门有过接触,那会就发现这边两个比较大的亮点,一是产业基础非常扎实,二是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世邦魏理仕顾问及交易服务部华南区产业地产负责人邓伟长期关注江门的投资环境。他认为,江门产业基础扎实,土地资源丰富,聚集了中创新航、隆基绿能、海信、海目星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产业发展环境日新月异。
“江门的投资资源吸引力正在不断上升。”经过这次考察,邓伟对江门投资环境的优化有了切身体会。他分析,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明年贯通,加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织密,从江门出发前往省内中心城市、周边机场和码头都十分便捷,是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的重要砝码。
广东省产业园区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田虹对江门招商工作也有深刻印象,“江门市领导特别重视园区和工业的发展,此外,江门近年来在土地规划方面做的比较好,很早就开始谋划万亩园区,给产业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如此广阔的土地空间在珠三角各城市来看也是十分难得。”
田虹建议,江门主平台要进一步挖掘研究自身的相对优势,与周边珠海、中山等城市的园区形成错位发展。此外,在加大新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要加强存量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好的营商环境会在企业间口口相传,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形成江门投资环境的良好口碑。”
招商引资“加速度”今年,江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提出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制造业占比不低于80%的年度招商目标,启动了“全员招商”模式。
江门市政府制定出台《江门市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统筹协调、围绕城市发展需求系统开展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