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具象到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企业家身上,时常会出现外观不一、各具特色的面孔。在常人眼中,这些面孔有时会稍显“怪异”。但在这些“怪异”底色下,敢于标新立异、独创从无到有、无惧特立独行,正是一切创新型企业家的基本性格表征。
从2022年夏季开始,本研究院启动了长三角创新型企业家案例库的建设工作,在一年内走访了一大批长三角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与企业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议题涉及企业创新、资源整合、政策环境、技术成熟度、市场容量和消费接受度等多方面,并有侧重地对创新型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在此基础上,运用人类学田野深描的手段,试图构建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品质、性格特征主题词及测评量表,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域内企业的长期创新探索。本文将选取部分采访片段,与读者分享。
除了梦想还有什么
已届花甲之年的H君,在同僚眼中天赋平平、学历一般,运气却特别好。他执掌的这个创新型企业,完全是一个造梦者逐梦,并且最终圆梦的范本。
十年前,H君原供职的机构收购了现在的这家企业,当时资方的主要理由是,拟进行一番产业多元化的战略部署,选择一个规模不大、无债不富、技术特征鲜明的初创型企业,为集团抢滩未来市场下一步先手棋。H君调岗履职后,本可以按部就班、循例办公,混到平稳退休。但心中有梦的他,总想有一番作为。
缘起二十年前,H君去欧洲参加电子产品博览会,一眼看中了一款极具市场价值的大众消费品,当时,他代表公司屡次与技术持有方商谈合作,但毫无进展,最终只能作罢。光阴如梭,那家欧洲企业的产品,二十年来市场销售状况一直不错,但在技术升级和功能改进上却鲜有创新,仅对外部造型等稍作了调整。H君了解这一情况后,随即萌发了实现技术迭代、赶超此款产品的想法。于是,他带领团队访科研院所,查专利资料,对这款欧洲产品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不久之后,一个全新的研发构想应运而生:利用自己挂帅的这家初创型公司的独创技术,对市场现有产品进行核心功能的再定位和形态重构,此举成功占夺并最终替代了那家欧洲公司产品在华市场份额。
H君的团队伙伴提及这段经历,都调侃说这是一场逐梦者的创新。来自市场的信号是,新产品与欧洲原有产品在功能上跨度明显,二者在底层技术逻辑上存在代际差距,中方胜出毫无悬念。对此,H君却说,敢于做梦的创新者才有生机,才有希望,恰巧,我们还有硬核技术给梦想插上了翅膀。
先行未必真上游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在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理念中,“力争上游,亚军等于失败”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可是,五光十色的商业消费市场,你追我赶的竞争性创新环境,却一次次地证明,概念化地制定企业创新的路线图,往往难以复刻他人的成功。
L先生是一家成熟的创新型企业的管理者。回望近十年来他主持的新品研发及占领市场的过程,L先生感慨万千:“对于体量和规模有限、实力居中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技术构想可以超前,但产品的研发节奏,以及推向市场的时机却大有学问。身边不乏有一些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都很突出的团队,如今却已退隐江湖。这些企业的败北有一个共性的原因,大都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中早阶段,做了市场成长的铺路石。”
L先生描述的此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特有的情形,本研究院将其概括为“先行者阻力”。L先生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也在长三角其他地区得到了印证。
位于上海浦东地区的一家创新型企业,在产品研发推广中与“先行者阻力”相遇,公司管理层反复权衡后,一致决定以静制动,停下来等一等。此种主动选择创新活动采取战略性停滞的策略,反而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当大量同质创新竞品的市场热潮快速消退后,公司详细分析了前一阶段几款热销产品的优劣,依据功能的新颖性、丰富性和适用性,对系列产品划分功能梯度,分层次制定价格,以便推向不同的消费群体,这种商业策略在实践中收到了市场的正向反馈。
不盲从经验,笃信直觉
W女士是一名海归创业者,她领导的团队主攻工业产品设计。在其入驻的科技产业园里,她很少参与园区组织的各类创业辅导、创业者经验分享沙龙等活动,也不鼓励团队的主要成员参与这类活动,因此被园区里的左邻右舍调侃,这是一支孤傲不合群的创业团队。不过当W女士带领本院课题组走进她引以骄傲的产品展示空间,展示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妙绝伦的设计构思时,大家心中瞬间有了答案。
W女士与研究者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哲学:“对设计师而言,雷同和模仿是最大的敌人。陷进别人的套路而不自知,是一个创新者的悲哀。经验分享会、业界交流会、导师辅导,很容易形成无意识的模式概念灌注。我的信条是,不盲从于经验,跟着直觉闯出一片新天地。”那么在创新语境下,灵感和直觉如何培养呢?课题组提出了这一疑问,W女士浅浅一笑,脱口而出:“走向生活。”
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怎样从日常中汲取灵感,又如何让产品走向生活,可举的例子很多,答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