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11日专讯》地方债风险问题已迫在眉睫,成为中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灰犀牛事件。据《彭博》报道,中国财政部近日召开会议,明确向北京、上海、广东和西藏之外的其他省级政府下达约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再融资债券额度,而且融资所得可用于偿还隐性债务,即包括城投平台欠下的天量债务。
报道引述消息指,各地所得到的额度已经敲定,其中有12个省市获点名为高风险地区,包括贵州、天津、湖南、吉林和安徽等,此次发行再融资债券的计划将分批进行。
中国财政部未就报道内容作出回应。
*表内债置换隐性债,前财长曾公开反对*
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隐性债务,相当于把高风险的隐性债务置换成可见的表内债务,报道分析,此次置换债更多著墨在短期内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能爆发的信用风险,有助降低地方债务的融资成本,拉长债务久期,一定程度上改善地方融资环境。
但这样的做法相当于中央纵容地方过度借贷过度建设,亦存在争议,前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曾在采访中表示,不应通过债务置换解决地方债风险,因为这样做会引发道德风险,导致地方债务规模愈来愈大,他认为中央应守住「坚决不救」的底线,建议通过债务展期、出售资产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