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季节性因素、经济恢复进程、前期信贷冲量“透支”等综合因素影响,被普遍视作信贷“小月”的7月,金融数据低迷,弱于市场预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发布的数据,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初步统计,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
不过,从今年以来的整体数据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减。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67万亿元;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比上年同期多2069亿元。
展望下一阶段,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新增信贷有望保持适度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新增社融有望企稳反弹。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有条件加大实施力度。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下一步调整优化也值得期待。
单月数据较为低迷
全年看金融支持力度不减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08万亿元,同比多增1.67万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总体而言,7月金融数据较为低迷。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都同比少增,低于市场预期。
金融数据的相对低迷由多方面原因造成。董希淼认为,一是经济处于弱修复期,恢复态势并不稳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疲软;二是6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意外反弹、增长较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提前冲量,一定程度上构成对7月的透支;三是季节性因素影响,7月是信贷投放“小月”,同时受到了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
“信贷需求依然较弱。”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称,一段时期以来,信贷投放似乎更依赖基建等政府相关贷款。当前银行面临信贷投放难,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新增贷款达15.7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万亿元,大量消耗了存量信贷项目储备,而新增基建信贷项目又相对有限。而且,提前还贷仍然较多,地产销售偏弱,导致居民贷款需求不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政策传导还需要时间。7月底以来,多项稳增长出台,但传导到信贷需求还需要时间。比如,调降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未来有可能刺激居民的新增信贷需求。
从贷款结构看,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1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70亿元。
董希淼表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和住户贷款都增长乏力。其中,7月住户贷款在去年较低的基数上仍然同比少增。这反映出居民部门融资需求较为不足,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转弱。应高度重视住户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振等问题,尽快从需求侧发力,继续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综合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取消“认房又认贷”、降低存量贷款利率等措施。
“居民消费信心处于恢复阶段,居民相对于贷款倾向于先动用储蓄。同时楼市销售偏弱影响居民长期贷款表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
不过,从今年以来的整体数据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没有减弱。“前七个月的新增贷款和社融同比分别多增1.7万亿元和2822亿元,反映前七个月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去年同期均多增,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周茂华表示。
信贷对社融形成拖累
据初步统计,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069亿元。
明明表示,7月,对实体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892亿元,是社融的主要拖累项。企业发债意愿有所回暖,但净融多增幅度相对有限;地方债发行进度仍然偏慢,截至7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完成全年限额的65%左右,不及去年同期。预计8月至9月政府债净融资将有积极表现。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3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7月M2同比继续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7月是缴税大月,对居民和企业存款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国内消费和投资仍处于恢复阶段,经济活跃度不够强劲影响了银行货币派生。但7月M2同比增速仍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出目前国内货币供应保持合理适度,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偏宽松,但在社融下滑的影响下,M2增速延续回落,此外存款利率降低,传统储蓄对居民资金吸引力下降,资金在7月明显回流至理财,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变化。”明明表示。
信贷将平稳增长社融有望企稳反弹
展望未来,周茂华认为,今年新增贷款有望保持适度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在年内逐步释放,实体经济投融资活动有望恢复,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通过总量与结构性工具配合,信贷总量有望保持适度增长,信贷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新增社融有望企稳反弹,主要是受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增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