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集聚资源壮大先进制造业
时间:2023-08-14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三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数量约占全国的1/15;4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910.4亿元,同比增长9.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3.7%……这些数据彰显出经济大市苏州先进制造业的硬核实力。

近年来,苏州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及25个制造业细分优势领域,集聚资源要素、厚植创新生态、壮大产业创新集群,奋力描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体系现代化新图景。

错位布局集群成势

当前,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材料的半导体激光器总体市场需求超过百亿元,且呈现高复合增长趋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氮化镓激光器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如今,这一局面将被打破。

在7月初举行的2023年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华芯”)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下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氮化镓激光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公司,加速国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落地。

长光华芯董事长、总经理闵大勇介绍,新公司预计今年底完成蓝光、绿光芯片产品的工程样片和种子客户验证,明年建成国内最大的氮化镓激光器芯片量产线并实现全系列产品量产出货。

本次合作的达成,是苏州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布局、联动发展的生动缩影之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代表的是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要集聚区的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总体规模约占全国的30%,拥有纳米新材料产业核心企业近600家,2022年产值规模达1460亿元。

长光华芯则是以苏州高新区为主阵地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核心企业,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2022年,苏州光子产业产值规模达3600亿元。

2022年初,苏州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和光子产业、集成电路等25个制造业细分优势领域,高水平构建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下辖10个区域板块,聚焦各自产业特色选准发力方向,既有联动、亦有错位。

昆山市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张家港市培育以新能源、特色半导体、智能高端装备三大产业为引领的高水平创新集群;太仓市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科创平台,推动航空航天、新材料、创新药物及器械等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吴江区以化纤面料为切入点,构建高端纺织先进制造业集群,涌现出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一年多来,苏州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三个万亿级产业持续攀高,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子、汽车整车、电子及零部件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加速崛起。

抱团攻关补链强链

苏州集聚了16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3万家,涵盖35个行业大类、172个行业中类和513个行业小类,是我国乃至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说,坚实的工业底盘为苏州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抱团攻关、补链强链、数实融合上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以来,苏州以关键重要技术攻关为牵引,建设了约50个“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抱团攻关,成为苏州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常态。

细胞培养一次性反应袋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的关键设备,过去依赖进口。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与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下称“信达生物”)联合研发,通过改进膜材料与结构攻克反应袋关键材料制备难题,产品在信达生物成功应用后,开始面向全行业大规模推广。

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徐积明表示,集群是创新的最佳组织形态,抱团攻关强化了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助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茁壮成长”不仅突破了多个“卡脖子”难题,还串联起多个产业,提高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高性能微球材料产业化。10多年来,创始人江必旺带领团队攻破技术难关,开发出世界首创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应用在生物制药、平板显示、医疗诊断等领域,扭转了长期由国外企业把持产业的“卡脖子”局面。江必旺说,高性能微球国产化,降低了我国高端生物制药成本,增强了产业链的安全可靠性。

光子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具有极强的赋能作用。苏州光子产业如同一条隐形动脉,不仅将多个产业创新集群串珠成链,还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的海量应用场景。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载摄像头生产车间内,多台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一派繁忙景象。这家布局汽车电子、智能驾驶、车联网等产业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得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