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稳定经济路径--读
时间:2023-08-14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世界银行在不久前表示,由于利率大幅上调打击了经济活动,全球经济正处于不稳定的局面,并将出现大幅放缓。与此同时,经济学界内的多位专家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将会陷入衰退。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周期、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以研究“金融不稳定论”而闻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海曼·P.明斯基在其专著《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中独辟蹊径,将凯恩斯理论忽视的金融概念引入经济供需关系,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重新解释,提出金融制度的重要性,补上了标准凯恩斯理论曾忽视的金融不稳定因子。

明斯基虽被称为凯恩斯学派的继承者,但他的研究著述却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其中的许多论点如今具有很强的现实写照的寓意,重读这本书或许对化解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局面带来启发。在本书前言部分,经济学者亨利·考夫曼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货币主义逐步取代凯恩斯主义后,明斯基的深刻见解又一次未得到应有重视。在中文版序言中,经济学者吴晓灵同样认为,直到明斯基1996年去世,他仍然被归为非主流经济学家,其主要思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明斯基通过详实的数据、案例以及细致的分析梳理早就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例如遏制通胀的溢出风险以及金融创新失范对经济稳定性的危害等等。回顾过去,如何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找到有效应对经济衰退的方案,将是对凯恩斯理论范式变革的迫切要求。

政府阻止经济衰退的积极作用

经济学界对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20世纪70年代欧美通胀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明斯基有自己的看法。尽管他的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就被其他的理论学派所“湮没”。究竟如何理解明斯基所说的稳定与不稳定的经济周期呢?作者在书中详细回顾了1975年被称之为“非大萧条”式的深度衰退。

在对比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后,1975年的深度衰退更像是依靠投资拉动而引发的衰退。虽然说自那次“大萧条”后,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罗斯福新政”更将其声望提升到新的高度,自此以后大规模投资成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但明斯基却对此有不同看法,并认为这种以凯恩斯名义为指导的政策寻求鼓励投资以扩大总需求的做法是错误的,过度投资不但引起金融不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甚至加大不平等。明斯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这些政策表达了批评,并强调要关注就业和消费政策,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投资。

明斯基在考察美国1974年至1975年和1981年至1982年的经济衰退周期后,提出“大政府”和最终贷款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认为,20世纪70年代深度衰退后,“大政府”的救市行动在大幅抬升财政赤字的同时,使得众多企业能持续支付利息,转移支付提高后个人收入也并未在萧条期下降,反而消费也没有垮掉,“大政府”稳定了就业和收入,以及现金流。同时,政府的紧急救助计划将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阻止了存贷款危机,防止因经济衰退可能发生的债务紧缩。明斯基在分析了这两次深度衰退后指出,遏制通胀的手段——传统的紧缩货币政策,不但导致利率上升,并致使金融动荡、失业率上升以及产出下降。

强调“最后贷款人”的迅速行动

“二战”后凯恩斯的理论大规模流行。明斯基认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认为大量的政府赤字能够稳定并且帮助经济扩张,但是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关系比简单模型中的变量关系要复杂得多。从政府支出的效果来看,明斯基聚焦收入和就业效应两个层面阐释“大政府”阻止经济下行的影响机制。明斯基还进一步拓展传统的理论,将金融这一因子纳入到分析中。

明斯基先假设没有“大政府”存在,即意味着赤字将因经济下行或衰退而减少,投资削减则导致企业存货投资和可支配收入减少,由此家庭支出的下降和商业投资的减少等相互作用,将导致经济进入深度衰退。同时,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下,已不得不考虑金融的因素。在1975年美国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债券和赤字大幅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为获取安全有效的资产,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明斯基认为,这即是1975年经济受到衰退威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按照上述分析,经济危机的演变到了20世纪70年代已不再是传统简单的凯恩斯模型,而是随着经济周期变化,嵌入更加复杂的金融系统,政府支出、企业投资和家庭部门的储蓄与金融系统的关系不断深化。明斯基认为,面对深度衰退,最终贷款人必须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并确保能够获得再融资来防止金融困难演变成一场能够引致“大萧条”的相互作用且不断累积的衰退。

重视银行和信贷市场的有效监管

回顾自1929年至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至今的屡次重大经济金融危机,凯恩斯的理论在持续演进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在加快显现。明斯基所称的“大政府”和最终贷款人虽然短期内能够阻止经济深度衰退,从而防止出现“大萧条”,但与此同时,这些干预措施引发了新的不稳定。比如,政府的支出增加和货币供应的增加造成政府赤字抬升,并引发通货膨胀。这一现象印证了明斯基所讨论的后凯恩斯主义的正反两面性。明斯基之所以对信贷市场和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