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业迷失了?
时间:2023-08-10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行内行外》有报道指7月北上的人次超过450万,而南下的人次只约270万,相比「净出境」人次约180万,港人到内地广东省的消费金额高达约32亿至40亿元。

香港总人口约700万人,与内地人口差距甚大,无论甚么原因令香港北上人次较入境人次多,应该不是一个好现象。有经济学者的研究指出,现时到内地消费的性价比较香港为高,分析指出由于现时大部分产品已可在国内购买,加上人民币贬值,来港的内地人明显感到香港商品和消费不便宜,来港人数减少实属正常之事。

另一方面,北上消费的港人认为内地消费环境较好,价钱便宜不说,服务态度也比香港好,食肆店铺较大,也不会赶客,在多项因素相比之下,想留住港人在港消费已不容易,渐渐港人北上消费已成趋势。

*港人平日节省一点,假期北上消费?*

坊间曾听到市民排队买两?R饭时闲聊,在港只要平日节省一点,周末、假期到内地消费爽快很多,这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抚心自问香港现时靠甚么来维持其吸引力呢?因此有学者感到现时香港所处的角色模糊,才导致今日如此境地。

香港一直以旅游、购物、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作为经济增长的卖点,也标榜是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可惜从近年的数据显示,其以往的优势似乎已逐渐被内地取代,那怕有关当局的官员叫到力竭声嘶,大喊香港回来了,也是无补于事,不能总是自弹自唱有麝自然香的老调,这真是特区政府的大难题!

近两周本工会「行内行外」的文章,提及香港不夜城已被取代。从坊间民众得知香港美食之都也被攻陷,每逢周末有识饮识食的香港人,扶老携幼到深圳享受美食,甚至有香港人托中介机构带美食回港享用,这会否形成潮流趋势?暂未可知!相信最头痛的还是香港的饮食业界了。

*启德邮轮码头成效不理想,香港物流业成明日黄花*

此外花了15年才建成的启德邮轮码头,成效似乎并不理想,配套设施不足多年备受批评,实有损香港旅游之都之美名。至于曾是香港引以为傲的物流业,也成了明日黄花,深圳盐田港的吞吐量早已超越香港,接近香港的蛇口港和南沙港等港口,也成了香港的竞争对手。

最重要的是以现时中国的国策,无论外交和贸易伙伴已与数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货品运输已无需靠香港转运,更何况现时某些国家的贸易结算已用人民币取代美元,香港优势已不复见。

至于金融等专业服务业,本是香港的绝对优势,港人一直受西方教育薰陶,大部分专业人士都是学习西方制度,可算是拥有与国际接触的优势,只是近年中美关系脱轨,连带中国与欧洲多国的关系也被逼不正常化;反观与中国内地接触愈来愈频繁的地区或国家已变成中东、东盟、非洲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这些国家的体制或经济制度也许有别于中国和西方,由于各国无论在法律和经济体系,与内地和香港有所不同,香港的专业服务无用武之地?如要迎合内地和其他国家所需?又要看时势的发展了。

如涉及内地法律和经济金融事务及制度,相信内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比比皆是,香港那里还有优势?至于金融业的支柱似乎也没有优势了,有内地人投诉来港开银行户口要花上半天时间,还要左排右排,左审右审,要开公司或离岸公司户口更是复杂困难,更称现时内地很多开户程序已电子化,方便快捷,来港开户的人认为其难度不可思议,枉称先进国际金融中心。

*内地人不了解香港银行业*

当然内地人并不了解香港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此可能有些误解,在港的金融机构,一害怕被罚,二为满足AML的要求,加上中美关系恶化随时误中地雷,花多点时间和谨慎一点也是无可避免。只是香港有关当局正积极发展虚拟资产产业,却有虚拟资产公司反映在港开立银行帐户困难,要求金管局出手相助,这真令业界感到不是味儿。

此外有业界人士和投资者埋怨港股交易的收费较其他市场多,事实现时除了政府和有特权的港交所(00388)收费有保证外,大部分持牌中介法团和人士饱受「零佣金」的压力。

近年通胀加剧,合规成本增加,试问业界从业员没有合理的收入支撑,金融市场不能共同富裕,共享成果,只靠少数人的力量去支撑金融支柱,能有丰硕的成果吗?当然市场形势的转变也令香港股市陷入困局,现时上海和深圳的融资金额和成交量以及上市公司数目已抛离香港,以目前的趋势,香港根本无可能一争长短,现时内地唯一不及香港的相信便是衍生产品的发展,将来更可能扩展至虚拟资产,可以说内地不做和禁止的的产品,香港则大开中门,来者不拒,开放市场,这是否明智之举?留待大家判断!

*特区政府无惧虚拟资产风险,理据何在由有关当局解说*

回想当年的备兑认股证,08年的结构性债券,最终是蒸发了投资者不少资金,那日后的SPAC,虚拟资产或NFT的结果又会怎样呢?只令人奇怪的是很多结构性产品和风险极高的产品或上市制度在西方都是不容许散户买卖的,特区有关当局却无惧此风险,理据何在只能由有关当局解说好了,当然用「严谨监管」四个字便是大道理。

还有在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下,香港的金融业正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况,有业内人士认为现时港股的走势,无论中美任何一方有利好消息或言论,甚至政策,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